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轼教我写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轼教我写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轼认为,学习写作的过程有“三先三后”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一、先奔放后收敛。为什么要这样,苏轼打了个比喻:古代选拔人才,很难十全十美。选风流倜傥的吧,不缺乏才华但往往放荡不羁;选中规中矩的吧,又往往拘束而无所作为。取士如此,作文亦然。那么该怎么具体实践呢?他又有一个比喻:那就要像处置水一样,先让它放开地流,“极其所至”,然后待“霜降水落,自见涯涘”。(据《答李荐书》等)颜之推则用了另外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骑马,先得放它驰骋,然后再勒住缰绳,约束它的方向和速度,才不会跌到沟壑里去。先放开写,毫无拘束地尽量多写,待到文字或经验(含体验)皆有一定积累时,再注重提升文章在立意、结构等方面的技巧及水准。

二、先绚烂后平淡。苏轼给侄儿的信中说:“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到)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应举时文字看,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据《侯鲭录》)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开始往往喜欢情节离奇、语言华丽、感情外露、手法怪诞的作品,在逐步提高了自己的鉴赏力后,我们会逐步抛弃表面的热闹,而感受到平淡之极致中的艳丽。同理,我们在学习写作时,一开始谈不上艺术的积累,我们就应当尝试着运用各种手法,甚至不妨堆砌词语和华美句式。通过长期艰苦的写作实践来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力,然后才能逐步归真返璞,进入到淡雅的境界。鲁迅19岁时就把这个过程概括为“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莲蓬人》)。曹雪芹则借薛宝钗的《咏白海棠》中的两句诗表达了同样的美学观点:“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三、先平和后奇怪。苏轼在给黄庭坚的信中说道:“凡人文字,当务使平和,至足,余溢为奇怪,盖出于不得已耳。”他告诉我们,凡事有个客观规律,写作也是这样,要有一个严格的基本训练。弹钢琴讲究指法,跳芭蕾讲究步法,开初的训练都是枯燥而平淡的。有了这样的基本功,才会有今后千变万化的艺术创新。八股文训练有它约束思维、形式呆板的缺陷,但是很多写作大家正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后,才有了各显身手的发挥。

体会这“三先三后”,中心意思是在学习写作的开始阶段,不要用啥清规戒律来约束自己,放开想,放开写,不要心存什么框架。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自然就会感受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差。这时,也就是触发写作灵感、产生写作冲动的时机到了。“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江行唱和集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