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就业难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学业、就业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就业难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学业、就业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扩招给新时期大学生们的就业带来了困难,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们必须重视以“学”为本,因为很大程度上,在校期间的学业如何,将和以后的就业直接挂上钩。学业与就业之间如何做到平衡呢?应在大学四年完成学业的过程中逐渐走近就业。

关键词:学业 就业

据报道,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30%的毕业生将找不到工作。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怎么去缓解就业的压力呢?

一、大学生们用就业挑战学业

1.大公司热衷“割早稻”。“就业”挑战“学业”,已不仅仅是对大四学生而言。眼下,随着找实习的风潮在大学里不断升温,许多还未到求职阶段的低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开始了竞逐实习岗位。每天,他们在校园BBS的求职、兼职专版穿梭,进入各大网站刷新、点击求职信息,甚至有人“闻风而动”、直奔企业,俨然一副毕业求职的模样,令大四毕业生也感叹不已。

2.就业压力引发“恐慌症”。这是一组逐年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2008年,559万。与数字相伴的,是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的景象,大学生已经切身感受到“就业恐慌”。

二、引导大学生们处理好学业就业的关系

“就业”挑战“学业”的事实令到不少高校教师忧心忡忡――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上课和写论文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事实上,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严峻形势下,仅仅要求学生“安心读书”也很难做到。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该如何引导大学生们合理的安排学业和就业的关系呢?

(一)既相互脱离,又相互依存――学业是基础。

学业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念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考试常常向着一百分冲刺。而就业,却是迈出校门后,在社会中进行的。经历了知识的熏陶,人们向着能够实现理想、证明能力、获取高薪等等的行业努力追求。学校与社会表面上看是相互脱离的。

但是,学业又是就业的基础。因为就业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通俗地说,从业的人到了岗位上,要有“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没有学业的学习怎么能完成?学业的学习是通往就业的通行证。这就是相互的依存。

(二)就业是目的,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为了以后更好地就业,大学生应该不断地努力、奋斗,把今天的课堂看作是明天的战场,把今天的学业看作是明天的就业,以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

1.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正确对待所学专业。任何一个专业,都是社会发展和选择的结果。个人成才,应与自身素质培养和社会需要、国家前途结合起来考虑。不能急功近利,轻视所学专业,如果连毕业的目标都达不到,那将何以去谈更高的目标?

2.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等,以解决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的状况。

3.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知识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有目的地学习;另一方面,要广泛地学习,不但是理论上,其他包括社会实践、职业技能等都应有所涉猎;还要把所学的知识不断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多参加社会实践。

(三)在完成学业中逐渐走近就业。

如何将大学学业与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呢?大学学业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笔者只介绍一下通用的步骤:

1.大一时,博业―通业。博业,一是看大量的书,从中发现喜欢的知识领域;二是大量学习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从中发现喜欢的职业。看书会积累深厚和广泛的知识,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通业,是把喜欢的领域、职业的通用基础知识学好,或许将来所选职业与学科领域可能不相关,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通用知识学好。

2.大二时,择业―学业。所谓择业,是在喜欢的那个学科内再选择一个或几个的具体领域,然后深入学习一年。在不断完善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和事,并且建立一个自己了解这个圈子的渠道。而这个学习具体课程的过程就是学业。

3.大三时,践业―试业。如果发现选择是对的,那么就可以找个相关企业去实践了,这个过程就是践业。当然实习的目的一是在实践中检验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做这份工作,二是发现欠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去补不足。试业就是真正的实习,有直接的公司和工作。在这个实习中,就是要提前适应这个工作,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适应,做到最大限度与公司、工作合拍、匹配。

三、关于学业与就业如何平衡的几点建议

经过四年的准备后,便可以做到有知识有经验,从而真正进入就业环节了。而大四毕业生,对于就业和学业如何做到两全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果在就职前毕业生在学校期间的学分还未修满,建议应以学业为主,求职为辅,要主次分清。

2.如果学分已经修满,而且有较充裕的时间,就可以根据自身精力的不同进行区别选择。因为要写好一篇毕业论文,不仅仅需要知识、信息量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经验的支持。

3.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我们选择就业时不仅仅需要如毕业证、学位证、各科成绩单等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如何在同等学历同等证书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真正竞争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忽视的致命的一点。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当今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业就业矛盾的缓解,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学业的矛盾,高校还要在学分制改革上下工夫,课程应该更有“弹性”,让学生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上课时间,以便缓解实习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其次,企业、单位在学生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当更多地利用假期,与学期错开,避免对大学生学业造成冲击。用人单位也应尽量将招聘时间放在非教学时间,如周末等。再次,我们应该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提供良好的就业引导机制;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应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学校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变通,如有些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可以让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督导下在社会上完成。最后,可否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对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将就业环节置于毕业生离校之后,与其他劳动力一样在人才市场上进行双选,加强本科最后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