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霜霉病是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各地棚室普遍发生,病株一般减产15%—25%,严重的减产40%以上。霜霉病还危害冬瓜、苦瓜、西葫芦、南瓜、丝瓜、西瓜以及其他葫芦科作物。

关键词:症状;病原物;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1、症状

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叶片的背面初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成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灰黑色、紫黑色的霉层(病原菌的包囊梗和孢子囊)。叶片正面病斑初期褪绿,逐渐变成灰黑色至黄褐色多角形坏死斑。发病严重时,多个小病斑汇合成为不规则大型斑块,致使叶片干枯、卷缩。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部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叶片上产生较小的褐色枯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上不生霉状物,或仅生稀疏的霉状物。厚皮黄瓜病叶上多形成近圆形淡褐色斑点,直径5—8mm,后期病斑背面也很少出现灰黑色的霉层。在高温季节病斑较小,多表现为水浸状褐色小点,易误认为细菌性角斑病。

2、病原物

为古巴假霜霉,是一种病源卵菌。病原菌孢子囊产生适温150C—200C,大气湿度低于60%不产生,高于83%大量产生。孢子囊萌发适温210C—240C。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生出芽管而侵入寄主,孢子囊的萌发与侵入,都需要叶面保持水滴或水膜3小时以上。叶面干燥则孢子囊不能萌发,经2—3天死亡。霜霉病菌为活性寄生菌,仅能在生活植株上寄生,有致病性分化现象。我国瓜类霜霉病菌菌株间有致病性强弱差异,但尚未确定明确的生理小种。

3、发病规律

霜霉病菌周年在各种寄主间辗转危害,秋季露地发病植株提供菌源,侵染棚室瓜类作物,春季棚室菌源侵染露地瓜类作物。在当地没有冬季发病寄主的地方,春夏季发病的菌源是随着气流来自外地的孢子囊。最初发病的中心病株,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随气流、雨滴飞溅或农事操作反三传播,侵染附近植株,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在侵染。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适于霜霉病的发生。霜霉病发生的起始温度为150℃—160℃,适宜的温度为200℃—240℃,高于300C或低于150℃,发病受抑制。病原菌孢子囊萌发和侵入均需要叶面有水膜存在,高湿多露是霜霉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在适宜条件下,病情发展很快,1—2周内就可以使瓜秧枯黄。北方露地黄瓜霜霉病多在7—8月份盛发,棚室黄瓜一般在5—6月份盛发。10月上旬育苗的一大茬黄瓜,多在12月下旬开始发病,1月下旬病情激增,2月下旬至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正直产瓜盛期。在长江下游一带,露地栽培的黄瓜在4月份发病。降水偏早,雨量偏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地势低洼,密度较高,大肥大水,管理粗放的田块易于流行。棚室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大,叶面结露时间长,都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行间铺麦草或地膜,实行滴灌的,棚室湿度较低,发病较轻。秋季育苗早,接受露地病株菌量多,发病重,有的甚至在苗期就严重发病而毁苗。

4、防治方法

4.1 种植抗病品种 适于棚室栽培的免疫或高抗品种较少,多数抗病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

4.2 栽培防治育苗温室与生产棚室分开,秋季适期晚播,错开露地发病时期,搞好苗床防治,防止带病入棚。大棚尽量选用无滴膜,透光性能好的品种,不结露。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暗灌,或行间铺撒干草。遇到连阴雨天气或发生霜霉病后,需要控制浇水。需要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结瓜后及时摘掉下部老黄叶,早期摘除病叶。生长中后期,长势减弱,可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喷施尿素、白糖和水(0.5:1:100)的混合液,补施二氧化碳气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根据当地当茬实际情况,实施变温管理,调控棚室温湿度,减少叶面结露,创造适宜瓜类生长而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例如,有的地方早早晨拉开草苫后,放顶风、腰风,排湿0.5—1小时,降低棚内湿度,然后紧闭风口,上午升温到280℃—320℃,中午和午后再度通风,使温度下降到200℃—250℃,相对湿度降到60%—70%。前半夜将温度控制在180℃—200℃,后半夜在120C—150℃。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闭棚,使温度上升至350℃—400℃,1小时候缓慢通风。有的地方霜霉病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实行高温闷棚,杀死病原菌。湿度高于300C,病原菌能力削弱,高于420℃致死,该法在晴天上午关闭棚室门窗和通风口,使棚室内的温度上升到450℃,保持2小时,然后通风,通风量由小到大,不可过急,使棚室温度逐渐下降,恢复正常,闷棚前一天或当天早上喷药,浇水,以增加棚内湿度,确保安全。闷棚时要观测气温,事先将温度计挂在棚内上中、下三个部位,闷棚时每10—15分钟观测一次,以植株生长点高度的温度为准。高温闷棚不当可能灼伤生长点,顶梢弯曲下垂,通风后干枯死亡。在植株较弱,土壤含水量较低时更危险。高温闷棚植株营养消耗大,削弱长势,末端的小关脱落,7—10天不能正常节瓜,闷棚后要灌水一次,并追肥补充营养。

4.3 药剂防治霜霉病长发生的地区,菌量较大,应在发病前施药预防。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喷药,连续防治。有效的单一成分药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有效的复配剂有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惡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6.8%丙森,獬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棚室中还可施用5%百菌清粉尘剂,5%霜霉清粉尘剂,6.5%万霉灵粉尘剂,等,霉多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作物的花期也可用药。该剂毒性低,无不良异味,对使用者安全,对蜜蜂无害,可与绝大多数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但不能与碱性药剂以及含铜药剂混用,如与此类药剂分开前后使用,需要间隔7天以上,为了减缓抗药性,必须交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