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盘水市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条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盘水市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条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凉都・六盘水”品牌深入人心,六盘水市旅游业迅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有待进一步建设。打造

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我们六盘水有什么条件呢,值得我们探索。

关键词:六盘水市 旅游休闲 度假胜地 条件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 A

1. 六盘水市城市基础设施

据2013年统计,六盘水 市城市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建设区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64.1万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58.26亿元,比上年增加40.47亿元。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9728户,竣工36375户;全市人均住宅面积为16.79平方米。人均城镇道路面积10.39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69标台。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5万吨/日,用水普及率为91.7%,燃气普及率为53.51%。基本完成杨柳夜郎文化广场、德坞少数民族图腾广场、双水和谐广场、三线建设纪念广场、红桥时代广场、钟山凤凰文化广场等“6个城市广场”工程建设;完成凤池园工程、明湖水库工程、明湖湿地公园工程、天生湖工程、德坞水库工程、明硐水库工程“6个湿地公园”建设;完成钟山大道、人民路、凉都大道、红山大道等“4条大道”景观改造工程;完成水城河改造治理工程、机场路建设、环城高速、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开发等工程。各类绿地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特色突出,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

六盘水市区位大交通优越,境内小交通改善迅速。六盘水市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是国家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境内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水柏铁路南北连接,拥有西南较大的铁路编组站――六盘水南站,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随着十二五期间六盘水支线机场的建设,贵阳至广州、昆明、成都、重庆等一批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的修建,六盘水与上述城市距离缩短,相同时间内客源范围扩大。此外,黔中水利、北盘江流域等重点水利工程(水域航道)也正在筹建中,交通的改善和优化将极大的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我市众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2. 六盘水市城市公共服务

教育“四项突破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扩建乡镇幼儿园25所,启动建设县区中学5所、小学6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3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3598套,实施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餐工程、惠及21.3万名学生。贵州科学院六盘水分院正式授牌,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建成。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水矿医院等3家创建三级甲等医院通过省级评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三降一升”,摆脱了全省挂末位次。大力实施文化、体育、广电惠民工程,六盘水大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六盘水美术馆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5条、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个、农家书屋125个、农村数字书屋20个;完成24789套农村广播电视设备安装,新增58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延伸覆盖。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科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人防、共青团、工会、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3. 六盘水市城市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们六盘水深入推进“四创”工作,规范城市管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全面稳定。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总投资达224.7亿元的20件民生实事,这也是党的十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2012年12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将今年的民生实事扩至20件。这20件民生实事既细致入微贯穿百姓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如: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万人、农村危房改造2.8万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民居建设14.1万户,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万套(户),竣工(含基本建成)1.3974万套(户),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提升改造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等,民生持续改善,六盘水居民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另外,全市政法机关超常谋划,精心部署,共同努力,强化打防管控,大力开展“百日攻坚战”、“雷霆行动”、“夏秋严打”、“三年禁毒人民战争”、重大工程(项目)周边治安整治”、平安凉都建设治安整治“333”工程等系列专项斗争,全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2013年六盘水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测评,全市群众安全感比例为92.62%,与去年同比增加5.44个百分点,在全省9个市州排名比去年上升2位,增幅名列全省第一;群众安全感指数较去年有所上升,对政法机关综合满意率为94.17%,名列全省第二。

4. 六盘水市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旅游业注入了发展动力。六盘水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能源原材料新兴工业城市。2005年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从209亿元增加到500.64亿元,年均增长15.2%;财政总收入从30.04亿元增加到107.89亿元,年均增长了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98.48亿元,年均增22.5%。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和保障。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82.11 亿元,增长15.9%;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仅次于省会贵阳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8.3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3.59 亿元,分别增长9.88%和19.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0亿元,增长35.9%,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完成1054.93 亿元,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9.33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4 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54.42亿元和599.88 亿元,分别增长11.57%和1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3.4%。盘县进入西部十强县和全国百强县,填补了贵州全国百强县的空白。

5. 六盘水市城市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类

北盘江大峡谷(乌蒙大地缝、花嘎天坑、营盘大峡谷、野钟大峡谷)、阿勒河峡谷、格所河峡谷、普古六车河峡谷、沙河溶洞、碧云洞、金盆天生桥、麒麟洞

人文历史类

妥乐古银杏、盘县大洞盘州古城(丹霞山护国寺、 北门楼、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红二、六军团会议会址)、普安州文庙)、新民鱼龙化石遗址、岩脚古镇、郎岱古镇、荷城古镇

民族民俗类

梭戛生态博物馆、苗族节日(采花节、正月初五至十五的“坐坡节”, “小年”、“大年”和“尾巴年”。正月、八月、十一月“坐花房”)、凉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布依族节日(大年、小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彝族节日(春节、正月十五、端午节、彝族年、正月三十、火把节)、仡佬族节日、回族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温泉养生类

百车河温泉、h龙溪温泉(木贡温泉)、新民温泉、乐民温泉、红岩脚温泉、刘官温泉

康体运动类

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坡上草原景区、韭菜坪景区、江湖滨旅游度假区、老王山

森林度假类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杨梅林场与茶园、七指峰森林公园、月亮河省级森林公园、凉都森林公园

六盘水市市中心城区拥有一批优质的旅游资源。有明湖湿地公园、天生湖景区、明硐湖旅游综合体、凤池园、动物园、上、下钟山、荷城古城、以朵影视文化城、德坞儿童乐园、月照、大河乡村旅游区,三线建设博物馆以及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等。

此外,我们六盘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六盘水市气候凉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相连。专家们通过检索中国730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全国17个避暑胜地对比,六盘水市夏天的人体感觉舒适程度占明显优势,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是消夏避暑的胜地。2005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通过观测和探测实验,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认为这里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六盘水连续多年获得“十佳避暑城市”的称号,“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全国“大学生十佳旅游目的地”,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我们六盘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休闲饮食资源。结合六盘水本地的水土、气候特点, 六盘水人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六盘水风味饮食,六盘水羊肉粉与烙锅洋芋是其典型代表。方便快捷、实惠美味的六盘水羊肉粉,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了轻松娱乐、生活与休闲的保障。特色浓郁的烙锅洋芋则是六盘水人闲时朋友聚会聊天的好选择。荷叶糯米鸡,螺蛳鸡,水城砂锅,沓哨馄饨,恋爱豆腐果,凉粉,冰粉,卷粉,春卷,烤豆腐,烧洋芋,辣鸡糯米饭,脆哨面,燃面,酸汤鸡鱼粉,那克烧烤,砂锅饭,盘县刺梨果脯,六盘水核桃,红心猕猴桃等等满足了游客与市民美食、休闲的愿望。

随着六盘水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全面实施、城市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富和不断挖掘,为我们六盘水市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供优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六盘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3月)

3.《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4.《六盘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