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足财务报告 履行社会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它在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品,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也享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与方方面面发生利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在社会大环境的保证和支持下运行的,那么,它就必须承担由此形成的社会责任。而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财务报告,向社会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在《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近3年后,财政部于2009年12月24日,正式印发了《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同时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也印发了相关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做好年度财务报告提出要求,显见此项工作的重要。立足岗位,编制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会计人应尽的岗位职责,更是企业必须认真履行的一份社会责任。越是在危机到来的关头越不要忽略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如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所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的赚钱方式。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以下结合本人学习财会[2009]16号文件的一些感受,就企业如何立足财务报告,履行社会责任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从法律的高度提高认识
企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组织财务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财务报告,这是一项周而复始的常规性工作。但又是一项“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的创新性工作。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终极产品。它不仅是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的总结,也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体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者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在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除此之外,企业作为享受或消耗社会资源的经济组织,应当履行的受托社会责任还应拓展到扩大就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护以及倡导和参与公益活动等诸多方面,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这些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要通过财务报告予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如果企业管理层未能履行受托责任,就有可能被辞退、罢免或受到法律制裁。除此之外,财务报告还作为一种全社会的公共产品,在进行利益博弈,实现互利双赢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出年度财务报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取得公信力后,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使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投资者又通过不断有效投资使自己更快地做大做强,从而使投资和被投资企业这两个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或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实现互为条件、互利双赢。反之,如果企业没能有效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出的财务报告不真实、不公正,甚至蓄意造假,必然会导致投资失败,伤及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双方利益。提供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财务报告,必须以法律做保证。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会计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根据违法必究的原则,一旦没能履行承诺,就必须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因此,企业应当站在自觉执法,承担法律义务的层面上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报告。
二、从职业的深度提升水平
财务报告是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成果展现。它的质量高低要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防范风险的能力,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及在管理控制中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自觉弥补现有会计报表体系的缺陷,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工作在企业。主要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会计准则是以确认、计量、报告为直线的纵向延伸,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以涵盖多项业务环节为立体的横向拓展。只有二者互相支持,才能在基本框架上驾驭财务报告生成质量这一目标。
伴随着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各种潜在风险日益显现,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法宝,对于这一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为它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实证。通过夯实企业内部管理基础,来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公众诚信力是企业必做的基本功课。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在历经近3年的调研、准备、研究修订的基础上,正式对外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在内部控制的目标中,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一项基本目标,而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包括的五个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无一不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立足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培养并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会计准则导向有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之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是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某些具体事项(如: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公允价值计量、预计负债、权益易等)做出职业判断。不久前中国会计视野社区的一篇对万科的收入确认质疑的贴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围绕万科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同一项业务,同为会计人员,依据同一准则,对同一收入确认事项(包括是否确认为收入,什么时间确认收入,确认多少金额的收入)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正是源于会计的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关系到相关利益主体的判断、决策和经济利益。因此,立足企业,培养和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
判断就意味着风险。会计准则是为了减少职业判断风险而制订的基本工作法则,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本依据。所以,培养和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基本措施,首先应是结合企业业务特点,深入学习、熟练掌握、准确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判断的程度,并通过惩罚等措施促使其更客观地进行判断。如我国《合同法》中,对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会计人员确认收入的入账时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同时要充分认识所在行业、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从特定环境出发,做出的职业判断才能在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品德决定公信力。职业判断的最高层次是公正、诚信,职业判断运用的不好,就会成为操纵利润、谋求私利的工具。因此,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激发社会责任意识,应是培养并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发挥并不断创新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管理会计,作为“对内服务”的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虽20多年来不曾间断过,但始终不温不火,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整体上远不及传统的财务会计。没有独立机构,没有专业软件,这也是制约我国企业提高预测与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场金融危机的暴发,外部市场环境的恶化,使企业及全社会重新审视管理会计。而平衡记分法、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中心及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北京紫竹药业、诺亚舟公司及海尔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使得企业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抵御了金融危机的重创。特别是海尔集团在管理会计创新上的突出表现及成效,颠覆了西方对中国企业的认知。
这场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众多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反思企业的财务架构。金融危机的暴发,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得企业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多个方面,如预测未来、规划目标、制定选择方案、编制预算、进行控制和评价发挥作用,并形成一种保障机制。因此,对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机构,培养和配备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以实现长期的机制保障;而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激发和推动财务人员对于自身价值的重塑,实现从财务会计“一仆多主,信息通用”职能,向管理会计“一仆一主,信息多变”职能的转变。在转变中,拓展职能深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发挥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职能作用。所以有人说,会计人员的地位取决于其在企业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归还并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定能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共赢。
三、从社会的广度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工作质量,也取决于宏观环境的制度建设和监督制衡。
(一)会计信息化――为履行社会责任搭建平台 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虽主要生成于企业内,但都广泛服务于全社会,而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拓展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空间,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生成质量搭建了平台。
2009年4月22日,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而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通过实现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信息化,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以及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化,来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这些内容与本文第二部分(如何立足企业内部,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中提到的财务会计职能重塑、管理会计职能机构设置及职能的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相互映照。因此,《指导规范》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助于企业会计实现向现代管理观念、向管理型会计、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而且从全社会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供了制度支持,必将有助于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来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审计监督――为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公信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由企业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三部分构成。站在第三方立场上,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审计报告,对保证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较大的公信力。纵观安然事件、娃哈哈事件、科龙欺诈案等一系列的企业财务造假案,似乎无一不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丢失、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甚至在利益驱动下狐假虎威相关。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制横作用,使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共同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证。为此,财政部于2009年10月9日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内抓自身建设、提升职业素质,外抓行业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是加快行业发展,保证执业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准则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并力求尽快公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草案)》。这将对提升我国审计监督的公信力,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在全社会起到有效的制横作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审计人员,只要你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立足岗位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财务报告,都是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做出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