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通县春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通县春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大通县春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包括锈病、白秆病、麦蚜、麦茎蜂等,以为当地春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39-01

春小麦在大通县粮食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各种病虫害的危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根据大通县各生态区病虫发生规律及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实际情况、作物布局等因素,大通县近年来加强了春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1 小麦锈病

1.1 危害症状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上黄”,是依靠气流传播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受害后,体内的大量养分和水分被消耗,叶绿素被破坏,使小麦籽粒干瘪,造成减产。小麦发生锈病,起初叶上和秆上出现褪绿的斑,后产生大量铁锈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形态小,狭长形至长椭圆形,在成株叶片上排列成条状和叶脉平行,在幼苗叶片上则不成条,初期从原侵染点以同心圈式向四周扩散,以后密集成片;后期又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成条状的孢斑,即冬孢子堆[2]。

1.2 防治方法

1.2.1 选用抗性品种。选用通麦1号、通麦2号、青春38号、青春39号等抗病品种。

1.2.2 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保苗450万株/hm2左右,合理配方施肥,增施磷肥、钾肥,消灭田间杂草,增强通风透光作用。

1.2.3 药剂防治。播前用25%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可推迟或减轻发病2个月左右;发病初期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25 g/hm2,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

2 小麦白秆病

2.1 危害症状

小麦白秆病是以种子带菌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受白秆病危害后,轻者千粒重下降5%~20%,重者千粒重下降50%~70%,对产量影响很大;在受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造成绝收。小麦受害后,其叶、叶鞘、茎秆产生1~4条棕黄色条斑。抽穗后病株基部叶片和叶鞘变成灰褐色而凋枯。叶片丝裂,茎秆病斑最后变成白色,在田间很快出现白穗,形成“青死”症状。

2.2 防治方法

2.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严重发病地区要进行异地换无病种,加强植物检疫,控制疫区。实行轮作倒茬,消灭土壤中的病残体。

2.2.2 种子处理。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具体方法:用多菌灵或托布津药剂150 g,对水1.00~1.25 kg,喷洒在50 kg种子上,充分搅匀,堆放2~5 d即可播种。

3 麦蚜

3.1 发生规律

麦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等,是世界性害虫,分布广,危害大。蚜虫群集麦穗和麦叶上,吸食麦体养分,排泄粪便,招引腐生菌类腐生,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并能传播黄矮病等病毒病害,大通县发生的麦蚜主要为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麦蚜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暖后,越冬卵孵化成母蚜,先在杂草上危害,麦类作物拔节前后,迁入麦田危害[3]。气温高,降雨少,蚜虫繁殖快,危害重。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早春和深秋季节铲除田边地头田埂等处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3.2.2 化学防治。小麦孕穗期开始进行麦田检查,当有蚜株率达15%~20%,每株平均有蚜虫5头以上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50%抗蚜威乳油2 000~2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15%保丰乳油1 500~3 000倍液、19%氯氰菊酯乳油225~300 mL/hm2、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喷雾[4]。

4 麦茎蜂

4.1 发生规律

麦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是春小麦主要的蛀茎害虫之一。小麦一般被害率为10%~20%,严重地区高达30%~50%。以幼虫为害茎秆内壁,影响茎内养分及水分的传导,造成白穗,籽粒瘦秕、千粒重降低,粮食和麦草的产量和品质均下降。麦茎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麦等寄主植物的根茬内结茧越夏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根茬中化蛹,蛹期42 d;成虫5月中旬始见,6月底终见;卵于5月中旬初见,7月初绝迹;幼虫5月下旬孵出,7月中旬老熟后相继钻入根茬内结茧越冬,到翌年春季化蛹,整个幼虫期超过300 d。成虫于小麦抽穗初期出现后,大多在穗下第2节近节间处产卵,以产卵器锯开麦茎将卵产在茎的内壁上。幼虫孵出后,先向下爬至节间处取食幼嫩组织,随虫期增大,向上危害,咬穿节间,直吃到穗颈部,老熟时抵达根部。

4.2 防治方法

4.2.1 农业防治。种植抗虫、耐寒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作物抗害能力和自身补偿能力;适时收割,低割麦茬;收割后机械碾茬;深翻,将虫茬翻到15 cm以下;翻地后用铁耙将麦茬耧到一块集中烧毁[5]。

4.2.2 化学防治。主要针对麦茎蜂成虫喷药防治,第1次喷药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即川水地区在6月上旬,浅山地区在6月中旬,脑山地区在6月下旬,药剂可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杀菊酯乳油、48%乐斯本乳油、11%蚜粉克星乳油。

5 结语

总之,应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发挥大通县不同生态区病虫监测点的职能作用,及时病虫情报。及时开展防控工作,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挥植保服务队作用,及时组织群众进行防治。积极试验示范高效低毒农药,引进先进实用植保器械,开展安全防治高效病虫工作,以提高大通县春小麦生产水平。

6 参考文献

[1] 郑春惠.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8):20.

[2] 郭春强,靳文奎,廖平安,等.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5(4):737.

[3] 2011年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J].种业导刊,2011(4):10,12.

[4]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9-91.

[5] 宋玉立.2009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