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换装引擎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换装引擎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产注入将在一两年内彻底改造和优化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

关于股市泡沫的讨论余音未了,“黑色星期二”(2月27日)就突袭全球,中国、美国、香港和韩国股市均遭重挫。

但现在并非本轮下跌的预见者们怡然自得的时候(笔者有幸在上次专栏中刚刚论述了“挤压泡沫”),因为情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通过本轮下跌,A股市场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演进轨迹,在置换新的驱动引擎后,重装上阵。

2006年6月,上证指数突破1600大关,指数累计涨幅惊人,估值水平也引发关于泡沫的争议。不过,市场驱动因素的两个重大变化很快将人们的泡沫争议驱散,原因在于:

第一,从7月份起IPO重新开闸,新股发行成为了推动市场新的驱动力(去年下半年新股涨幅剔除首日上涨后也超过57%,而老股票涨幅只有45%);

第二,上市公司业绩发生超预期好转,2006年中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走过拐点,三季度更是单季同比增长超过50%。这两个因素使得市场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迷茫振荡以后,重拾上升态势。

从当前的市况看,过去半年引领市场的核心动力开始减速。IPO虽然依旧发行,但大盘新股的发行速度明显减缓,后续储备尚不能及时供应;上市公司内在业绩增长的边际贡献开始退化,分析师对2007年业绩增长预期普遍低于2006年,且大规模的业绩惊喜不太可能再度出现。按照宏观经济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正常业绩增长计算,A股公司的市盈率水平确实已经处于高位。所谓泡沫即是针对此估值要素而言。而“黑色星期二”亦是上述估值恐慌的必然结果。

不过,就中国股市而言,当前市场特征只是中国股市正处于“换装引擎”阶段的典型特征,很可能在重演去年年中相似的一幕。

2006年6月以前的市场上涨,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最基本的推动因素,属于价值重估行情。而6月以后,随着上市公司业绩转暖和优质新股上市,市场掀起了一波业绩推动行情,并由此完成了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引擎换装”。

而当前推动市场的核心因素依然是业绩增长,所不同的在于,上市公司内涵业绩增长已经被充分挖掘,我们很难想象上市公司业绩基础依然能够支撑股市当前的估值水平和后续上涨,只有依靠外延式资产重整,而从2007年开始启动的资产注入(特别体现为央企整合)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这必将成为今后推动中国股市的新型“引擎”。

当前,A股市场不断涌现的资产注入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与主流的分析纠缠于打探资产注入消息不同,我们以为,资产注入应是中国经济中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经济现象。对资产注入的分析不能仅从猜测注入目标着眼,而更应该分析资产注入与当前股市运行机理的关系,分析资产注入的整体经济效果。从这个层面分析,我们把资产注入视为与股权分置改革同等级别的重大变革。

如果我们把整体经济作为一个资产注入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前瞻性地判断资产注入如何影响未来数年的股市发展轨迹。首先,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着巨大的“可注入资产”存量。或许一个数据更能说明当前中国的情况,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约是1960亿元,这仅相当于实体经济中全部企业盈利的9.4%,即使加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上市企业的利润总额也仅相当于全部企业盈利的30%,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盈利性资产并没有进入到股市。

此次,我们可以把上市公司作为资产注入的接受方,非上市公司(不少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作为资产的注入方。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国有工业企业的盈利数据,恰好可以成为描述资产注入方盈利能力的指标。我们惊奇地发现,国有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自2001年以后一直是高于上市公司的,这意味着资产注入方的质量要好于资产接受方。

因此,从“宏观大账”分析,资产注入将在一两年内彻底改造和优化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与2006年相似,2007年最主要的投资机会依然来自于市场结构的变化。但与2006年不同,影响结构的最大因素不是股权结构(股权分置),而是资产结构(资产注入)。

鉴于上述分析,资产注入应不是一个时髦的短线主题,而可能成为今后中国股市一种常态的运行模式,可能的泡沫也会在未来结构变化中被消解。因此,我们建议从资产分布、行业政策、股东背景和上市公司与控股公司的关联度等多种角度,来寻找资产注入的板块和公司,而央企最为密集的电力、煤炭、汽车、机械、航天、军工和航运、交通等行业更是值得重点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