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高校大合并,客观上形成了中国的多校区大学。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提升了高校的办学竞争力,但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给学生教育管理下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多校区大学都是由原有的单校区大学合并、整合而来的,原有的单校区大学的学生管理特点是全校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场所,生活在同一空间,学生人数在可控制范围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不存在太大差别,没有竞争,没有比较。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如果还沿用原来某种单校区的学生管理体系,就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原来只管单校区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现在要同时兼顾几个校区,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校区分散,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职能权限的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使得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关系更加复杂,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学生管理体制问题,如果不明确责任目标,不具体落实任务,便容易造成责任不到人,思想教育不到位,这种机构只是起到“管理不管人”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不完整或不统一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与凝聚、扬弃和创新、约束与熏陶,平衡与协调等功能和作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力量和管理力量。首先,合并后各自不同的经过多年办学积淀而形成的校园文化不会随着校区的合并和行政管理的统一自然而然的融合,而在整合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和摩擦,可能会导致新建大学的校园文化迷失。

其次,校园文化是不可简单移植的。新校区的文化活动设施需要逐步配套和完善,又缺乏老校区的校园氛围、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容易出现校园文化断层现象,长此以往,一个学校的几个校区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不同的精神风格,显然与“一个大学”的理念相冲突,使名牌大学的名牌受损。

(二)有形教育资源短缺

高校的教育资源是高等学校办学所需要的条件总称,主要指人力资源、则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有形资源,也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等无形资源。高校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指有形资源的配置。对于多校区大学来说,有形教育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人力资源来看,主要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队伍不稳,愿意当专职辅导员的越来越少、工作压力大、知识结构欠缺、人员结构不合理、地位不高等问题。在一校多区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相对急剧缩小,其工作负荷与工作的复杂性迅速增加,使学校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及科研与能力拓展训练等方面出现“亏空”现象,例如新建校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大多位于城市郊区,远离城区,教师上下班来去匆匆,师生之间沟通很少,而新校区内辅导员人数有限,无法及时发现一些问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缺乏及时的疏导教育。

从财力资源来看,多校区大学建校之初都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而往往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任务下放到学院落实,强化学院学生工作的二级管理:对学院来说,由于学校的合并、扩张使得学生人数增多,不同专业或不同年级还可能分布在不同校区,这些都加大了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活动经费支出,实际缺口较大。

从物力资源来看,目前不少大学的校区之间距离偏远或交通不便,体育场馆设施、图书音像资料等资源在不同校区的配置状况也很难实现个体发展的机会均等。

二、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索

面对多校区而产生的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经过不断探索,近些年来我国在实践中也逐渐探索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多校区学生管理道路。目前比较常见的多校区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

(一)集权式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结构简单、权利集中,有利于全校学生管理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行动,既避免了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又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学校可以有效的从宏观上统筹配置各校区的资源。集权式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全校一盘棋、统一规划和管理,但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要面对分布若干个校区的全校几十个院系的不同情况的学生,管理跨度很大。根据管理幅度原则,这种管理的成本较大,降低了管理效率。校领导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布置和检查工作,尽管主观上努力工作,但由于战线过长,许多工作仅仅浅尝辄止,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旦学生出现突发性事件,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帮助和指导,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二)分权式管理

这种管理的优点在于管理跨度减少,组织机构完善,并且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实施全天坐班制,能够较好地发挥校区领导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满足了学生工作时效性和突发性的要求。分权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增强各校区活力和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分权管理下分校区的权力得到了强化,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权力分散,会弱化学校的统一管理,尤其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凝聚力的形成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再加上各校区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经费支出,还会出现校区之间信息沟通少,管理相对封闭的问题。

(三)条块结合式管理

条块结合式管理模式是集权式管理模式与分权式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学校在加强对各校区管理的同时,又允许某一个或若干个校区根据实际情况设有自己独立的学生教育管理结构和管理队伍,给予相当大的自,不仅有利于全校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各校区内部的学生教育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益。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适应各校区的地缘特点,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相应的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条块结合模式的管理结合了集权式管理模式和分权式管理模式的优势,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各个校区的积极性,有力盘活资源。但是它也无可避免地凸现了两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一是资源的重复建设、交通和通信成本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相对提高了管理成本;二是由于各个校区管理委员会缺乏对人财物资源的调控权和校区管理委员会与驻区各个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协调的难度较大。

三、做好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对多校区大学而言,做好对策研究,解决多校区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既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使然,其目的就是要形成多校区大学的管理咨询机制,优化学生

工作管理体制,要在调研、分析、比较、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尽量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

(一)宏观集中决策,微观分权管理

这是西方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成功模式之一,我们可以拿来借鉴。管理的理念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这种管理模式有点类似于西方的“事业部型管理模式”,特别适用于巨型大学组织,例如北京大学的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的同济医学院就是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运用“集中决策、分权管理”的分权方式,既便于保证战略决策的正确,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各单位的积极性。宏观决策层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决策时多考虑各个校区的实际情况,以一定的战略高度制订全校统一的学生管理长远规划。各个校区学生工作坚持统一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工作任务中的具体措施、具体办法、具体操作方面有相对地独立性和灵活性,从而调动各个校区学生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学生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

(二)管理职能和权限下移,构建扁平化组织机构

在多校区学生管理背景下,校,部与院系之间的工作协调在时间上不如在同一校区里方便快捷,在校、院之间可以采取目标分层管理模式,将部分学生管理职能和权限下移到学院中去,扩大学院的自,但必须及时增加学院中的学生管理人员,往往各个“条”上的学生工作任务落实到学院,学院最终只落实到1个专职学生管理人员身上,实际呈现为“倒三角型”的不合理管理层级结构。要解决层级结构在校区学生管理的不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管理层次、增加每一个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构建扁平化组织机构:另一方面,各个校区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具有具体事务管理的决定权,因为各个校区的定位不同,学生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其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必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校学生工作处必须放权,扩大各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管理权限,否则,不仅学生工作处会因层出不穷的学生管理事务而苦不堪言,而校区管理部门也会因为面对一些必须及时处理而自己又无权处理的情况而叫苦不迭。对于合并初期的高校,在学校与各校区的关系还未理顺的情况下,还是应以学院管理为主,避免出现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学院学生管理职能的重叠。

(三)培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力量和管理力量。多校区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更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强大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对学生的培养、熏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多校区大学要在原有的院校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凝练新的传统和特色,培植新型的符合学校情况的强势优质校园文化,以凝聚、激励全校师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流思想。

(四)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努力搭建学生公共服务平台

首先,学生管理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要更加专门化、职业化和网络化。学生工作队伍要由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心理咨询资格的人员构成,根据服务的种类加以组合,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工作,比如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聘请校内有律师资格的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内容可包括学生贷款咨询服务、学生权益维护服务、公证人服务、家庭法律服务、犯罪服务、身份盗窃服务等;其次,要努力搭建学生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要特别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从学生住宿,联系临时工作、就业,到心理咨询,查阅图书资料等各项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学校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第三,高校学生是具有高知识层次的人员,有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会,培养他们自觉成才,

作者单位 江苏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