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题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题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 从作文说起

文以载道,而其中的“道”又是通过文章中的各种有效信息来共同完成的。如何将这些信息安排得恰到好处,显示了写作者的作文功底。当然,从读者方面来说,也要善于将作者分布于文章各处的信息加以筛选与整合,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B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其对“分析综合”的要求第一点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里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或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态度等,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2、对重要概念进行阐释的语句和对新知识进行阐述的语句及相关材料;

3、能有力反映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

筛选,在阅读过程中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在答题过程中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整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知的过程。

C 备考指导

此题常见题型为辨误题。

一般来说,小阅读的选文绝大多数是科技说明文,而科技说明文侧重于客观地向人们传授新知识、新发现等,很少有个人情感成分,且用语明了,词义、句意追求“唯一性”,因此,采集、辨别、筛选信息就成了考查的核心。做这类题目不光要准确理解,更要细心。

具体方法是读:

1、读原文:

(1)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包括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文中的主要材料及其作用,把握文章的脉络。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计划”“预计”“其”“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关键句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观点句、过渡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等。

2、读题:

(1)看清题目要求,找出要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要求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结论还是选推断。

(2)仔细审清选项,抓住关键信息。

3、对比读:

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找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再比较选项找出差异。

注意,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者在信息转换过程中往往要设置种种陷阱来干扰我们的思维,如无中生有(凭空想象)、以偏概全、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扩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强加因果关系、将未然说成已然、将偶然说成必然、将特称说成全称等。

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一些副词,如“几乎”“将要”“已经”“可能”“都”“唯一”“所有”“必定”等。

D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选题。(2004年江苏卷)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答案及解析】A。此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能力。B项原文表达的意思只是一种假设,当前并非如此,说法不准确;C项认为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这与原文“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意思不合;开发“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是由于“气冰”本身的原因,与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无关,故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E 专题测练

从前人们认为唯有糖蛋白(G)能诱生中和抗体,并保护动物抵抗毒株攻击的病毒多肽,因而是制备抗狂犬病疫苗的主要成分。80年代末,研究者发现,诱导活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还有白(N),主要诱导活化的是受MHC-Ⅱ抗原限制的T淋巴细胞TH和受MHC-Ⅰ抗原限制的T淋巴细胞TC。TH细胞和TC细胞大都表现对白的特异性反应,可以溶解狂犬病毒,杀伤和溶解受狂犬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白第11-25位氨基酸区段合成肽可以促进T细胞增生。将白或其复合物核糖白(RNP)注射进小鼠、犬、猴和浣熊等动物身上,可诱生大量特异性TH细胞。最近研究表明,细胞介导免疫(CMI)在狂犬病免疫保护上起更重要的作用。因为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其感染的重要特点是经肌神经感染而不经血液传播,而特异性中和抗体只能在感染初期即病毒未进入细胞及神经通路时发挥作用,唯有CMI能在肌体防卫系统最后一道防线―――神经通路上发挥抗狂犬病免疫保护作用。

(摘自《生物学通报》)

1、对糖蛋白(G)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糖蛋白(G)能诱生中和抗体

B、糖蛋白(G)能保护动物肌体,抵抗病毒多肽。

C、糖蛋白(G)是制备抗狂犬疫苗的重要成分。

D、认为唯有糖蛋白(G)能诱导细胞免疫的说法,是错误的。

2、文中介绍了一项实验,对这项实验结果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TH细胞和TC细胞大都可以溶解狂犬病毒。

B、白(N)可以诱生大量特异性TH细胞,进而溶解狂犬病毒。

C、白(N)第11-25位氨基酸区段合成肽可促进T细胞产生,在神经通路上起免疫保护作用。

D、白(N)起抗狂犬病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是它诱生的大量特异性TH细胞能在狂犬病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

1、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与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对于B项,原文的表述是“保护动物抵抗毒株攻击的病毒多肽”,即保护对毒株攻击动物有抵抗作用的病毒多肽。

2、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C项原文的意思是白(N)第11-25位氨基酸区段合成肽可促进T细胞增生,而不是产生;而在“在神经通路上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是细胞介导免疫(CMI),不是白(N)第11-25位氨基酸区段合成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