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乃子 让养老工作职业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乃子 让养老工作职业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养老服务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为老人营造一个‘家’,而不是一个‘院’

“请不要把失智老人当病人。”这是张乃子的理念,并常常在不同场合传达这一理念。张乃子是上海第三福利院院长,他所领导的上海第三福利院,是全国首个专为失智老人建立专门区域的养老机构——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失智老人照料中心,于2009年10月正式启用。

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是国办公益性市级养老机构,以失智照料、介护照料、介助照料、医疗康复四大中心服务为特色,具有养老综合服务的功能。通过与荷兰鹿特丹市社会福利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在福利院失智照料中心融人发达国家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设计模式和居家环境营造,科学划分空间功用及色彩布局,在硬件设施及软件装饰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刚性”关怀。同时,引进社工专业人才,为老人提供精神层面的心理支持。通过实践人文照护工作机制.运用综合辐射与错层交互相结合的方式,在生活照料、心理疏导与康复社交等方面为老人提供“柔性’关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关怀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这是第一家专业从事对患有失智症的老人的照料护理中心,对此我们十分骄傲。我们是全国第一家。10年前,部分患有失智症的老人会被送到精神病院。现在不同了。”曾经在面对国外媒体采访时,张乃子如是说。

但对于急剧增加的老人群体,以及在老人群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俗称老年痴呆),一个专设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养老机构还是太少了,上海第三福利院也因此或多或少地带有点示范的意义。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老龄化城市,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为了应对养老机构的严重短缺,上海酝酿出台了“90-7-3”计划,即90%的老人由家人照看,7%则偶尔到社区中心小住,余下3%的人就住在养老院里。

即便是这3%,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养老机构也早已不堪重负。在老人们要进上海第三福利院之前,有一个必须的程序就是要进行评定,基本上,只有那些在病症、身体状况等各方面都趋于严重的高龄老人才能进入。“来我们这里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在家里护理,以及在医院护理都无能为力的老人。”老人的年龄呢?八十岁在那里算是年轻的了。

让老人有尊严的生活

1956年出生的张乃子,马上进入耳顺之年,在这些耄耋老人面前,显得极为年轻。

在进入养老体系工作之前,张乃子是一名医生,主攻心血管内科,1998年在日本留学回国后,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进入养老福利系统服务,张乃子没做多少犹豫,答应了,“都是工作,都是服务人民嘛,听从领导安排。”张乃子简明扼要地回顾着自己的工作经历。也有人问过他,从医生转职为福利院系统的工作人员,有没有过后悔?张乃子说得更干脆:“没什么后悔的,以前做医生以业务为主,现在做行政以管理为主,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苦和乐。”

干一行,爱一行,以一颗平常心,张乃子在养老行业做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老龄化人口过亿的国家,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不论是老年人口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有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张乃子以及他所从事的职业,也开始引起更多人的瞩目。

张乃子却更愿意呼吁社会关注养老领域:“我们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现在,国家将对失智老人的关心提高到一定层面上,某种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他讲述了一部令他一直难以忘怀的日本电影,电影里有一个片段,在一个部落里,当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时,会独自走向深山荒林,独自面对死亡,不给族人添麻烦,将活的希望留给小孩。电影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但是他一直记得电影里孤独面对死亡的悲怆,“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也要尽力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在上海第三福利院,张乃子就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努力打造居家式照护模式,维护老人的生存尊严”的工作理念。

在建筑环境设计上,福利院提出了“去机构化”的口号。将中国传统元素植入于色彩、灯光中,将怀旧走廊、房间卡通贴画等融入生活区装饰中,精细布置软件,淡化机构冰冷的印象,为住院老人营造亲切温暖的居住环境。

为了延缓失智老人认知能力衰退,提高他们的生活兴趣和肢体活动能力、保障老人的身心安全,福利院还投入了“感官训练康复”“心身机能康复”“怀旧走廊”及安全保护设施应用,并通过亲情照护、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训练”“感官训练”等康复介入,有效延缓失智老人认知能力的退化,维护了老人的生存尊严。

“在这里,老人不仅可以得到家人一样充满爱心的关怀,同时可以享受到职业化的照料。”,张乃子说,“我国养老服务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为老人营造一个‘家’,而不是一个‘院’”。

他更是主张要打造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养老院应该以老人的作息时间为准,不能规定说,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统一模式的管理必然会影响老人的感受。”

福利院现在尝试通过人性化关怀系统来照顾失智老人,而这一系统率先由欧洲人使用。它的内容包括让病人在记忆游戏中进行互动,并要求看护人员经常用手去触碰老人,在和老人说话的时候抚摸他们的胳膊和手,让他们感觉更有安全感。

在第三社会福利院,新设施里有一个多媒体感官训练室,可以播放上海的街景,甚至有些画面就是老人家周边的照片,这会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很多老人还戴着有GPS定位功能的臂带,这样看护人员就可以监测他们的位置。

在2013年的元宵节上,几位老人令人惊奇的表现,依旧留在张乃子的记忆中,那晚,几位老人并不整齐地坐在轮椅上,呈现出不同的姿势。她们要合唱一首《红星照我去战斗》,刚开口时,几位老人的嘴唇明显不自然地微颤,声音也有些艰涩。

然而,随着后排的8位护理人员的歌唱声渐渐洪亮起来,老人们似乎也“来了劲”,当唱到高潮部分“前赴后继跟党走”时,已出现婉转的高音渐变,台下发出“好,好”的叫好声,最后两句“万里江山披锦绣”,声音震天,圆满收尾。更让人没想到的还在后面,82岁的曹阿婆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顺手拿起话筒,句句字正腔圆:“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合家欢乐,平平安安过日子!”台下很多人站了起来给予他们掌声,张乃子也忍不住激动站起来,拍得手掌心都红了。

养老之路任重而道远

张乃子也曾分析过养老体系的困境,他估算过在上海每增加一张养老床位的成本:“开一家100张床位的养老院,首先地皮不算,盖这个养老院就要1400万,14万一张(床位)基本是要的,没有14万盖不下来的。接下来要运作成本,现在我们专护国家有规定的,专护的老人,1.5到2.5个老人要配一个护理员。护理人员工资目前来说也要2000元吧。再算上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和管理成本,没有政府补贴,就凭目前上海老人平均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正常运营。”

社区搭建平台、社会参与和全民支持更加重要。张乃子在工作中深度介入,亲自参与编制《失智长者社会工作专业活动集》,使社工工作成为了全院服务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老年学校”“红茶坊”“夕阳红影院”等团队和小组活动大大提高老人晚年生活的兴趣和质量,努力引进外部资源,加强和国内外养老社会福利机构的交流和沟通。

2012年前后,国务院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中国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成熟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长期的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建立专门的失智老人护理中心、加大民间组织等社会主体的养老服务参与力度,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最近一次的学术报告中,张乃子与业内人士一起交流了当下养老行业的现状,张乃子认为,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缺乏统筹规划、总量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收入偏低.对此应科学地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责任,突出社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立足资源整合,计划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服务,将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作为重要发展任务。最后张院长结合工作经验提出老人护理的新理念和发展方向,他倡导理念先行,以价值统领实践,树立仁和、责任、诚信、感恩的护理理念。

在工作中,张乃子温和而有耐心,他认为新世纪福利机构管理者应该坚持仁爱、仁义、和谐、诚信。“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过:‘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张乃子说:“我特别喜欢‘盖仁’二字。盖仁的含义就是‘普盖天下,仁爱之心。’福利机构的管理者也需以此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并将之融入到自己奋斗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