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练就排序的慧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排序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学生也感到此类题型头绪繁多,不易对付。本文拟就从习题入手,归纳三条简单易记的规律。
【关键词】做题规律 中心句 关联词 逻辑顺序
语言排序题是高考命题中的老面孔,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往往有8套左右有此题型,2010年全国卷更是无论一套、二套或课改卷,每套试卷都有它的踪迹,2011年情形相类似。排序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属于语言应用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特定语境中句子衔接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笔者曾就此类题的做题感受在较优秀的学生(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生)中做过调查,50%的学生认为这种题各类高考资料介绍的方法也较为繁琐难记,具体做时感觉防不胜防,较难应对;另有近20%的学生认为这样怎么想都有道理,最后瞎蒙了事。其实我们不妨从例题入手,归纳出几种最简单易记的规律。
请看下例: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解题思路】
这段话中④句中“就进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本段具有总述性的句子,所以②句应排在前一层次,①③⑤句应排在后一层次。至于①③⑤句的内部排序,①句中“在南坡”与②句中“在北坡”相照应,自然应排在前;第③句中“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既“勾前”——紧扣①句中的“原始云杉林海”、“棵棵巨杉”,又“连后”——引用下文“野生动物”和“森林鸟类”在其间的活动,所以应排在中,剩下的⑤句应排在后。综观上述分析,几个句子排列的先后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
(一)规律的简要总结:找出中心句,确定首或尾。再简洁些可表述为:中心句,定首尾。先找中心句,在很多例题中都能看到,学生也易理解,故只举一例进行说明
再看下例: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的序号使之衔接最恰当: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解析:本题中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②③⑥④①⑤。
(二)规律的简要总结:代词连词是指引,上钩下连紧相随。也可以再表述为:代词连词定上下。在这里,要学会找各句中的起钩连作用的关键词。找代词连词对许多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故也只举一例进行说明
最后再看两例:
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到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解题思路】
本题属描写语段,要看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词语之间的呼应。②④写小城“中”,⑤⑥写小城“外”;③句中有“消失”,①句中有“出现”,内容关联,相互照应。②句和①句相连,④句呼应②句,⑤句从城“中”走向城“外”,连着④句。故答案为③①②④⑤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的序号使之衔接最恰当:
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解题思路:做此题可先分组,把相同内容的句子分为一组,然后再确定语序。①③⑤都是说玉树的位置,可为一组;④②都是说高度,可为一组。⑥是说气候。然后确定整体语序,“位置—海拔—气候”是合乎叙述事理的,最后确定内部语序,⑤主说玉树的位置,③①是对⑤的补充,故⑤应是首句。答案为⑤③①④②⑥。
(三)规律的简要归纳:时空逻辑帮大忙,群内顺序自然成。或再简缩为:看逻辑定层次
这是三条最常用的规律,简单易记。其中第三条的“逻辑”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清楚,对常见的逻辑顺序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应对这类题就不至于烦恼重重了。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农一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