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阉伶歌手文化人性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阉伶歌手文化人性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16世纪,为教堂音乐的需求出现了阉伶歌手。阉伶歌手的出现为欧洲歌剧和美声唱法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欧洲歌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就人性论来讲,阉伶歌手文化是一场噩梦,阉伶歌手是对歌者灭绝人性的摧残和一种病态的社会观和人伦观的体现,从而扭曲了一些为生计或发达而改变自己的阉伶歌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阉伶歌手;人性论;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19-01

一、阉伶歌手现象

阉伶歌手(castrato)最早出现在16世纪。16世纪的教堂里是不允许女性参加唱诗班的,高音声部是由男童声担任。为获得成熟而稳定的高音声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首先使用了阉伶歌手。将一些有着美妙歌喉的男童在进入青春期前施行手术,使他们具有女高音般的音色和音域,成年后的男性肺活量大,阉伶歌手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歌唱条件。通过严格训练,一些阉人歌手掌握了高超的歌唱技巧,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歌唱水平,他们中的一些人走出教堂登上歌剧舞台,成为当时歌剧观众趋之若鹜的追捧对象。

二、“阉伶”歌手的病态心理

后带来的种种变化,发育畸形确实使阉人显得十分异样,让阉伶歌手无法正视自己。他们中的一大部分给人们带来了猎奇的满足和惊艳的冲击。对他们的追捧和溺爱是阉伶歌手的“幸事”,使他们逐渐自我膨胀。没能达到成功的蜕变,其中不少人只能在不起眼的地方演唱,只有在沉默中自卑自闭的苟且偷生。他们在社会上像偷生的幽灵一般,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存在。

三、阉伶歌手文化的人性论

首先,阉伶歌手也是社会的人,他们也渴望自由,渴望欢乐的人性释放。但在充满异样眼神和批判心理的社会现实中,阉伶歌手的人性饱受摧残和践踏。他们是社会“需求”造成的,但又被短暂的追捧后狠狠地践踏和无情的抛弃。这种社会发展中的异化产物始终会被文明所淘汰。尽管它曾辉煌一时,但它毕竟是以灭绝人性的摧残为前提的。阉伶歌手文化是某一时代的特定产物,它是“应邀”而生,也确实为歌剧的演唱和美声唱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再来看一看人权主义范畴标量下的阉伶歌手现象。

人权通常是指普遍的人类权利,不论其管辖范围内或其他因素,诸如种族、国籍或宗教。人权最基本的内容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和公正权等。

由于自小的,使得阉伶歌手在生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后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身体上的病态也逐渐显露了出来,生命也由此受到了威胁。阉伶歌手寿命较短,艺术寿命更是短暂的可怜。所以,阉伶歌手的生命权从本质上讲是备受摧残。

表面上看,阉伶歌手是享有自由权的。但其实不然,首先,是被逼或被诱惑的,第一步就是在极不自由的情况下作出难以抗拒的选择。之后的训练场所的训练也是无奈的接受性的选择。被人追捧和供养阶段,更变不了他们被“圈养”被“收藏”的命运。最后,他们在老去时被无情的抛弃。

从笔者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得出,阉伶歌手的尊严被以此为乐的人肆无忌惮的践踏着。他们的尊严是受“施舍”的,尊严对他们而言更是“奢侈品”。 他们的尊严只会在他们功成名就时用各种手段去捍卫,优秀的阉伶歌手物质充裕、受人追捧,但对于他们而言,尊严是他们最珍贵而最难得到的。阉伶歌手文化曾盛极一时,但那是对人性的磨灭和扭曲的现实补课分割的,阉伶歌手文化变成了人性禁锢后的“辉煌”产物。

四、阉伶歌手与宦臣

阉伶歌手无论是出于对宗教的需要还是歌手生活的需要曾盛行一时。在中国,宦官时代也同样是男性后被利用和个人生存的现象。据考,宦官具有很强的世界普遍性,中国的宦官,产生的年代大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同。但是,其制度之严密、数量之庞大、左右政治之能力、影响之范围、持续时间之久远,恐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本质来讲,无论是阉伶歌手还是宦臣,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一是统治阶级服务的需要,二是歌手和宦官本生出于生计的选择。他们在不同时代为不同“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阉伶歌手对歌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同样是男性改变生理机能,所不同的是阉伶歌手被冠以“为艺术而献生”的美誉,对歌剧艺术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究其人性,又是与人伦相悖、灭绝人性的。

阉伶歌手文化的消失是必然的,是人性抗争和回归,是被践踏了的人权的维护,也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盛极一时的阉伶歌手时代早已过去,留给人们很多问题,艺术是要不断突破,但艺术本身是要以“美“作为最终的支点。阉伶歌手艺术首先是以残害身体为前提的,这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艺术观的病态。无论这种现象曾多么辉煌、多么令人着迷,但终究是会被人们唾弃的,这是出于对人性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的尊重。

参考文献

[1]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黄腾鹏.西方音乐史[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

[3]刘红柱.试论二十世纪西方歌剧发展的主要倾向[J].中央音乐学报,1999.

作者简介:

周鸿德(1974-),男,甘肃省张掖市人,河西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硕士,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艺术、教学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