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要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不断在理念、思路、机制、政策、措施上向农村倾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农村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发的弊端开始显现,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不断在理念、思路、机制、政策、措施上向农村倾斜,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畜牧养殖、蔬菜、薄皮核桃、烟叶、冬凌草五大产业基地。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关系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必然发展过程,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的生产结构,构筑农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该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7784元,居全省第2位,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06年的2.36:1缩小到2.12:1。之所以农民能够不断增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该市持续不断地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2009年,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为2807元,比5年前增长了8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2%。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补齐城乡一体化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农村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农业作为农村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发展水平的快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补齐城乡一体化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加快减少传统农业比重,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条件、设施装备、经营形式,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必须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通过龙头带动实现规模化,通过科技引领实现高效化,通过经营运作实现市场化,推动农业生产走上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二、济源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隅,总面积1931.36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市域面积的88%,全市总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393787,非农业人口292673。耕地面积40余万亩。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城乡一体化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化标准示范区、全国无规定免疫示范区、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全省玉米机收先行区引领发展市和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一1五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 蔬菜产业形成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蔬菜产业以东部、北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区和周边镇为重点区域,打破区域界限,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实现了由粗放松散型到集约集聚型的跨越。截至2009年,全市蔬菜温室和大棚达到14335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余亩,蔬菜业产值增加到2.9亿元。蔬菜产品质量检测连续8次以100%的合格率名列全省第一,2008年被列入北京“奥运蔬菜”供应市,初步形成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良好格局。

2 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该市畜牧养殖业坚持以生猪、禽类、奶牛为重点,以集聚、集约、集中为导向,大力实施“退川进岭上山”战略,实现了由家庭分散经营到小区型、场区型、企业型经营的转变。截至2009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增加到210个,养殖专业户达到9507户,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柳江禽业生产的“依山依林”牌鸡蛋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中国有机食品”、“欧盟有机食品”双认证产品。

3 薄皮核桃已成为济源对外的一张新名片。以薄皮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坚持以集中种植、连片开发、专业经营为导向,深入推进退耕还林、林地流转、林权改革,着力在山岭区打造薄皮核桃专业园区。截至2009年底,全市林果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全市薄皮核桃产业总产值达1700余万元,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新途径。如今,坡头产的“蓼坞”牌、北海产的“水运”牌薄皮核桃已远销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成为驰名商标。

4 烟草产业已成为山岭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烟草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的要求,积极推进烟叶农场、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着力培育烟草重点镇、重点村和示范区,基本实现了烟叶生产“两头工厂化、中间机械化”。截至2009年,全市烟田面积增加到5万亩,全市烟草业产值达到4100万元;植烟户人均烟叶经营收入达到3400元。

5 冬凌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冬凌草产业充分利用该市冬凌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冬凌草国家标准诞生地的品牌优势,利用济世药业的技术、加工和市场优势,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建设模式,不断扩大冬凌草种植规模,加快冬凌草种植基地认证和药用成分提纯生产线建设,推动冬凌草产业扩规模、上水平、提效益。截至2009年,全市冬凌草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值达2000余万元,冬凌草产业已成为济源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二)农业结构调整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产品供给出现了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过剩,农产品普遍存在卖难现象。因此,应着重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尚未建立的问题。调整后的农产品农民种植风险较大,而农民承受风险能力差,风险意识薄弱。

2 传统的土地经营制度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问题。体制的某些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劳动力与生产工具得不到充分利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限制。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变幻无常,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农户无力抵御市场风险。

3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传统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4 各种“欺农”行为已严重挫伤了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的问题。农户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与各产业化组织的交往中明显处于弱者地位。我国针对农民的各种法律组织不健全,法律援助措施得不到落实。

三、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季节性强、时间跨度大的工作,当前正处于“十二五”开局的重要阶段,必须抓住这个重要阶段,切实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的谋划、规划和落实工作,推动全市农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大的飞跃。

(--)高标准编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要立足实际,统筹考虑,及早着手,科学编制“十二五”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明确定位。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编制要注重“三个衔接”,要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三规”相衔接、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相衔接,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谋划、高层次编制、高标准实施。二要提升目标。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五大产业”,加快提升发展规模。三要科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四要细化分解。规划编制要细,要把产业布局落实到地块,把主导产业落实到品种,把种植面积落实到农户;要及早充分考虑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把规划明确到图上、登记到表上、分解到账上,全市一盘棋,形成合力抓好落实。

(二)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是加快发展的“开关”和“引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从创新体制机制着手,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利用好现有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这个载体,全面整合土地资源,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加快探索离农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二要创新服务机制。农业技术部门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逐步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通过加大扶持和政策引导,解决好农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问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一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市财政投入重点要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倾斜,向农村新型社区、城镇组团和小城镇建设倾斜,合理调配,科学使用。二要强化金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推进市、镇、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解决农村融资担保难问题。三要加快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引导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建立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条。

(四)加快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

积极探讨适合全市实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保护政策和促进政策,加快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大奖补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类农业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加大人才扶持力度,鼓励农技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资金难题。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帮助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