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在总结中升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在总结中升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号:H1(2013)11-04-03

去年,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年终总结莫成为“年终负担”》一文,对作者提出“利用总结来反思提高”的观点深表赞同,但同时认为总结不仅要体现在年终总结上,更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作为研究数量、结构关系及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也只有在不断总结中才能得以升华

一、总结的主体是师生

“教学相长”这一成语,道出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然后知困”,需要自强;学生“学然后知不足”,需要自反。其实,无论是教师的“自强”还是学生的“自反”过程,都是一个由表及里、总结升华的过程。教师的总结体现在教案设计上,体现在课堂渗透中,有利于自身成长;学生的总结体现在习题解答上,体现在课堂感悟中,有利于自身成才。由此,教和学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教师和学生都是总结的主体,任何一方的失败都是教学上的失败。

二、总结的载体是题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就语文而言,这个“模型”,就是“题型”了。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无非就两种:一种是热衷“题海战术”,勤奋刻苦;另一种则是冷静分析题型,悠闲自得。比较而言,我欣赏后者的做法,只因万变不离其宗。题型是有限的、相对不变的,而题目是无限的、变化的。吃透了题型,就能发掘其背后负载的思想方法,也就抓住了“不变”的规律。如果能在吃透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掌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也就实现了以不变应万变,学生也就具备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由此,从题型入手进行教学,事半功倍,既增效又减负。

三、总结的对象是思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什么是“不需要教”?学生入门后通过自己探索,能独立去解决问题,就用不着教了。语文思想方法正是学生入门的钥匙,也是教学总结的对象。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和应用,还是例习题的设计与解答,随处可见语文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解题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语文知识是解题的工具,而语文思想则是指导解题的谋略。语文习题的解答过程,也是语文思想方法的获得和应用过程。任何一个问题,从提出到解决,需要运用到具体的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依靠语文思想方法。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难题,往往是因为思想方法还没有形成,此时,教师不可急于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而应先了解学生的思想所经历的过程,找到问题“卡壳”的节点,然后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由此,语文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蕴含的语文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语文的本质。

四、总结的途径是感悟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也是一种修行,重在感悟。语文思想方法的获得,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但更重要的是靠学生在学习反思中感悟,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语文思想方法往往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如果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掘题型中负载的思想方法,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同时,学生更要学会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谋划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思想方法,走过了哪些弯路,有哪些容易发生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做到入心入脑,实现质的飞跃。由此,只有通过感悟,学生才能把“教师的”内化为“自己的”,才能实现由“被动输血”向“自主造血”的根本转变。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学

3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