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展示学生特长及个性,发掘其潜能,义务教育教材已全面改变了数学知识体系,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数学知识体系严密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内容,拉开了知识结构之间的"距离",并以"结构化"与"问题化"互补的形式呈现出来。因而,学生必须掌握新教材内容特点,并且掌握具有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和发展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新时代的要求,为进入初、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个人的钻研和实践,我觉得如下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强调课前预习。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它与当天学习的内容有些什么联系,是否有看不懂的地方等,都要通过预习做到心中有数。预习中,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做做书中练习,看哪里有困难;必要时,叫家长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对于预习做得好的同学,教师要公开进行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以激励全体学生更好地、积极地预习。

(2)要求课后整理。培养学生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这样,容易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清晰化,从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如:一个水池能盛水54吨,甲、乙两个水管同时向池内放水,3小时放满。已知甲管每小时放水5吨,乙管每小时放水多少吨?学生设乙管每小时放水x吨,且列方程:5×3+3x=54,或54—3x=5×3,或54—5×3=3x,……,最后解得x=13。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检验x=13是否是方程的解;另一方面要检查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答过程是否简练。如果发现错了,那么尽快更正。这种"认知元"的培养和发展是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过程。

2.让学生尝试同化学习知识。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同化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其他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又如,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3.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学生引起心理反映:只能测量、计算直线图形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来得到曲线图形的周长呢?这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对行为的要求

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学生还是第一次,可是当学生看到事先准备好的线、绳和直尺,他们借助对图形周长概念的理解,首先还是想出了用测量的办法求圆的周长:有些学生用线绕测量物一周,再拉直放在直尺上量得其周长;有些学生将测量物在直尺上滚一圈测得其周长。学生的测量活动(行为)反过来又必将引起其心理活动,所以,教师这时可要求学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思维活动:从所填的表格中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教师运用语言的调节功能,激励低年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转化,学到新知识。

5.组织学生思考学习。

所谓思考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进行比较深刻的、周到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6.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增多,数学知识的长进,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基础,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课内的独立性自学活动。

(1)学生要掌握认真阅读课本的方法。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及其他文字,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至读懂、读明白意思为止;要把文字与插图结合起来看,这样有助于理解图意、弄清文字的意思;要有重点地阅读某些教学内容,如重点阅读"想"的过程,方框内的结论,把重点的词、勾画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