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研究》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研究》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8-0629-01

中图分类号:R 245.32+9

文献标识码:C

笔者读《中国针灸》2005年第1期周友龙博士的《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镇痛用的研究》(以下简称《踝》)一文,感到获益匪浅,引发了几点思考,提出来与之商榷。

1 关于踝三针的命名

踝三针系“岭南针灸新学派”之称的靳瑞教授所创“靳三针疗法”中的一组穴位,已收入《中国针灸大辞典》,由解溪、昆仑、太溪3穴组成,主要用来治疗踝关节病变。《踝》一文应用此名是否妥当?在文献检索中是否会引起歧义?

《踝》一文中踝三针的根痛1、2、3的进针部位和操作方法与腕踝针的下4、下5、下6基本相似,根痛1、2、3在外踝高点上4寸,分别在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上;腕踝针下4、下5、下6在外踝上约3横指,针刺点的位置只要不偏离点的纵轴可以适当上移,分别位于胫骨前嵴与腓骨前缘之间的胫骨前肌中点、踝之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跟腱外缘。操作方法都是针刺皮下,针具留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所以从进针部位的相似性、操作方法的相似性、治疗机制的一致性、治疗效果的一致性,是否可以认为根痛1、2、3与腕踝针疗法的下4、下5、下6等同?《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为了区别与“靳三针疗法”的踝三针的区别,是否可以命名为“踝阳三针”?

2 关于作用机制的思考

从胚胎发生学观点看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属于外胚层,其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以体节为基础,人在胚胎早期,体节呈有规则纵轴横向排列,每个体节由3部分组成:躯体部,形成未来的四肢、躯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内脏部,形成未来的空腔和实质的内脏;神经节段,形成未来的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的联系,构成一个功能性的局部单位,以后无论机体如何变形、分化,其神经分布仍保持原节段所支配。所以躯体神经和体表有密切的联系,针刺腕踝针的下4、下5、下6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正是根据脊神经皮肤分布节段性这一特性与足三阳经循行路线的结合找出的一种疗法。静脉留置针由针芯、软套管及针座组成,为一次性针具,无传染性病原体传播的可能,这对于针灸走向世界,对于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作用的研究是否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6北京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展评研讨会上,科教影视节目大奖由英国BBC制作的《替代疗法――针灸》获得;2006美国麻醉学会(ASA)年会上,ASA方面就针灸及针刺麻醉的专题与中国合作,希望中国的麻醉与镇痛专家给美国麻醉医师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与经验。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针灸学这一宝贵遗产,正视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反求诸己,开拓创新,是否能以此为契机促进中国的麻醉和针灸专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在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新世纪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收稿日期:2007-02-15,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