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课堂从提问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课堂从提问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人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方法,它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

一、提问要精当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巧妙地打开学生的头脑。过于简单和难度太大的提问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过于琐碎和笼统的提问也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不恰当的提问不仅减少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削弱了文本语言的感染力,还降低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干扰了问题的指向……

如教《争论的故事》一文时,有老师这样设计一组提问:(1)、看插图,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2)、想一想,哥哥要怎样吃大雁?弟弟呢?(3)、读课文,哥哥和弟弟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设计的提问非常精当,这三个简单、清晰的提问不仅串联起了争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再有,笔者在听一位教师在教完《狐狸和乌鸦》后,教者问学生:乌鸦这样做对不对?小朋友能不能学习乌鸦?在教《2008,北京》时问:广场成了

的海洋?在教《孔繁森》一文时,问:孔繁森是优秀的

干部?……这些简单的填空式或是非式的提问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说,更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而有趣的提问,正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一)准确切入,激发兴趣

有的课文学生一看课题就感兴趣,问题就接踵而来。如教三年级国标本《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学生首先对课题提问:(1)、谁感到自豪?(2)、为什么感到自豪?再加上文本特有的童话色彩,哪个学生会不感兴趣呢?这一类的课文还有,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1)、大作家是谁?(2)、小老师是谁?(3)、大作家为什么称小姑娘是小老师?如:《微笑着承受一切》(1)、谁微笑着承受一切?(2)、为什么微笑着承受一切?(3)、微笑着承受什么?

(二)抓住时机,突破难点,训练思维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看似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此处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透彻,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如《祁黄羊》一文,教学时,我没有按部就班先教“外举不避仇”,而是先教“内举不避亲”,因为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能明白:父亲举荐自己的亲生儿子做中军尉是人之常情!这时候教师抛出问题:(1)、祁黄羊是一开始就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担任中军尉的吗?(2)、祁黄羊一开始推荐的是谁?(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师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教师的问最终要让学生学会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锻炼发散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对文本独到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己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了!但是目前课堂上,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老师常常是设问:即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更少有向老师提问者!为什么?

(一)、问题要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动机

课堂的导入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课堂开始就要向学生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课题多么与众不同啊,这里就可以问学生:有什么不同呢?(课题中有引号)是啊,怎么有引号呢?一般引号用在什么地方呢?(人说的话要有引号)到这里学生的头脑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疑惑,教师教学的艺术关键不是抛出一大堆的问题问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问!学会把所思化为所问!如:(1)、课题是谁说的话呢?(2)、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3)、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呢??课堂上老师如果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何愁学生不回答问题,不会问呢?

(二)、提问方法要灵活多变

一堂课本身是由无数个“为什么”组成,如果总是用“为什么”的形式,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设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一定要吸引他们能思考、乐思考,以至非思考不可。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问教师;可以讨论,也可辩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而且通过辩论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印象最深的,经久不忘!

如教《争论的故事》,教师抛出一组提问:(1)、看插图,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2)、想一想,哥哥要怎样吃大雁?弟弟呢?(3)、读课文,哥哥和弟弟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进行辩论:(1)、如果你是哥哥,你会怎么说?(2)、如果你是弟弟,你怎么说?(3)、双方进行一场辩论,做到有理有据,看谁能说服对方?注意了设问的新颖性,课堂气氛才能跌宕起伏,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作者单位:扬州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