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钱荒”过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钱荒”过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或许,没有人能预想到2013年6月20日将成为中国金融业又一标志性时点,突然来袭的“钱荒”一夜之间席卷了银行间市场。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暴涨578.4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升值13.444%,创下历史记录;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率最高曾达1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随后,一段来自央行的表态,让整个金融市场“骚动”起来,央行一改往日“放水”的作风,明确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整体流动性充足,银行备付金充裕。

对于央行“救市”的期望幻灭,上证指数出现激烈反应,一天之内,自2068.86点暴跌至1963.24点,全天跌幅逾5%,上百支股票跌停。

然而,另一组经济数据却让这场“钱荒”显得更加匪夷所思。据统计,27年来,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增长143倍,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截至目前M2供应量增速远高于13%的预期目标;5月M2余额为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上个月仅仅回落0.3个百分点。

不差钱的“钱荒”究竟缘何而起?专家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的流动性不存在重大问题,所谓“钱荒”,实为结构性失衡。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何诚颖认为,中国的银行系统并未到所谓的“黎曼时刻”。央行有意收紧流动性,其实达到了变相加息的效果,对于督促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央行此次‘见死不救’,不过是促使部分‘裸泳’的银行尽快现形。”何诚颖称。

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式“钱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而这种失衡与错配,在对未来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忧虑下被成倍放大,民间资本纷纷涌向虚拟经济与商品,造成一方面银行流动性紧张、实体经济融资受困,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充裕、游资过剩,泡沫迅速膨胀。

可悲的是,当每一轮游资炒作退去之后,留下的不仅是市场投资的迷茫和疑惧,更有实体经济所必然面对的,泡沫破裂后的“严冬”。

事实上,从2008年颇受争议的“四万亿”救市政策出台,到有关“国进民退”的全民讨论;从“通胀如虎”的说法,到居高不下的房价;从影子银行的盛行,到如今畸形的中国式“钱荒”,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思路:所谓金融危机的“救命钱”并没有真正地注入中小型民营企业,而是过多地进入了再生产能力极度缺乏的房地产市场,以及一些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偏好”背景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导致真正需要资金进行运转的民企“怨声载道”,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四万亿的救市良药并未完成其应完成的使命,这是造成结构性失衡的真正原因,也是银行业本次‘钱荒’乍现的幕后黑手。”品今控股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吴垠坦言。

“钱荒”过境,恐慌与反思之余,我们更看到中国政府自上而下对于顶层设计的调整。2013年6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调整总方针。就在市场大声疾呼“钱荒”的同时,央行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一调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钱荒”余震将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策略又该如何布局?这些恐怕将成为后“钱荒”时代CFO们最应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