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逆周期下的消费走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逆周期下的消费走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CPI进入“2”时代。

“逆周期”在经济学范畴中对应的是“顺周期”,它们是互为对立的两种经济运行状态。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下行通道中,“逆周期”特征凸显,因此“逆周期调控”已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

下行,危机、萧条是三种不同的经济趋势,它们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就业、消费、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等一系列重要指标是对其研判的依据。无论处于上述三种经济状态的哪一种,政府要做的都是出台“组合型的财政措施和货币政策”以挽救越演越烈的溃势。

每当经济变得越来越坏的时候,凯恩斯就会被人们想起。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经济学著作里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政策主张,他的这一理论被西方视为是拯救萧条的“圣经”。

自2008年以来,凯恩斯理论在中国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但质疑的同时,他的这套理论也在被实践着。

逆周期调控

目前,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尽管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CDP为7.8%,但这不能说明经济已触底,由于惯性的作用,底极有可能出现在第三季度。

最近,汇丰银行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该指标已由6月份的48.2升至7月份的49.5,达到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7月份的数值仍然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表明总需求仍然乏力,而就业压力仍在增大。这要求政策加大宽松力度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稳增长”是当前的政府的头等要事,加大“逆周期调控”的力度是保障实现“稳增长”的路径。“今年以来的经济回落是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叠加,所以要依靠逆周期政策,同时配合结构调整。着眼于短期,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适当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酌情放松银行体系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管制,封住‘增长底线’。着眼于中长期,实施结构性改革,推进民间投资进入垄断性领域,使未来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资源效率,而不是资源投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巴曙松讲到。

逆周期调控就是指用宏观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出现萧条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到中国目前经济领域的问题和特点,选择适当微调、不下猛药是当下比较适宜的做法。

实际上,微调已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货币政策层面。近日,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如期召开,会后透漏,下一步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据此,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仍有两次降息的空间及2至3次降低存准的可能,下半年将呈现降准和降息交替进行的局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源头放水,使过紧的资金面朝向适度宽松方向发展。

二是,财税政策层面。6月2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部署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时指出,要落实和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和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据信,下半年将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财政政策将着力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具体操作上,可能会综合财政补贴、基金、贴息等多种方式。”一专家指出。

以往的政策组合拳通常采用“单纯的信贷+项目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已严重削弱了市场的自发性和自觉,下一步政策的重点将以在垄断领域引进民营企业、在资本多元化上调动民间资本介入为突破口,进一步激活市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着眼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的过程。

消费的预期

自2008年经济出现下滑趋势以来,拉动内需曾一度成为政策的着力点。去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很有力度的优惠政策,以期对冲由于出口下降带来的GDP快速下滑局面。随着近日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CPI为2.2%这一数字,外界认为拉动消费的政策并没有达到上述目的。

6月份CPI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食品价格的大幅回落,猪肉、鲜菜价格都不同程度的回落。6月份由于各地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带动18种蔬菜批发价格连续7周回落,比5月初下降26.9%,猪肉价格在国家收储的影响下在6月份后半月连续两周小幅回升,但同比仍下降18%。

CPI的大幅回落,凸显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据数字显示,已有27个省市镇居民人均跑赢CPI。这一数字的公布,立即引起网民热议,特别是“收入被增长”之说流传于网上。一网民算了一笔账,此次公布的数据,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为18802元,而青海省城镇居民收入是7848元,两者相差10954元。如果按这个标准来推算,两地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几乎会相差两倍。显然,全国城镇居民跑赢CPI的这个平均数据,并不代表所有居民收入都会超过CPI,据此分析,收入偏低的省市收入是“被增长”。

这种说法有其客观性。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和城乡差别存在多年,这种状况决定这这种差别不会很快消除。但必须正视的是,6月份城乡收入跑赢CPI反应了政府实施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连续性取得的成效。“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方面是各地最低工资指导线的调整,收入分配改革发挥作用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减轻了企业的压力,间接地影响了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加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

长期研究CPI走势的专家祁京梅也持相同的观点。“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具体的讲,城镇居民收入的涨幅跟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有关;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跟国家一贯延续的三农政策有关。这一涨幅,体现了国家提出的让全民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体现了国家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成效。CPI的走稳,对于居民来说有好处,虽然名义收入增长不明显,但实际收入在上升。”

6月份CPI低于城镇收入,是在CPI反向向下时形成的数字之差,这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目前市场已形成两种声音,一是CPI的走低,为下一步提振内需腾出空间,赢得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另一声音则指出,消费已受经济的“逆周期”影响,下一步消费将继续走软。

对此,祁京梅认同后者的分析。“总体来说,消费走势不乐观,消费进入了逆转周期。目前国家对汽车、房地产的调控对消费造成不利影响,接下来国家对汽车限购的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也不会有明显的放松,交易量可能会有回升,但力度不大。因此,消费明显回升不太现实。”

她认为,最近国家重新推出了家电消费刺激政策,事实上对消费者并无明显的实惠,促进作用在推出当月有反映,但后面的效果不明显,作用在打折扣。另外,消费者信心在下降,导致对中长期消费支配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振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大幅已波动超出常年的心理承受力和经验认知,CPI变化是这些感受中最为直接的。但不管怎样,CPI的走低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今年年初政府就已将全年CPI增幅定为4%,CPI为2.2%为实现这一预定目标创造了可能性。“目前来看,食品上涨的动力在减弱,各方面在控制之中。翘尾因素也在逐月减弱,食品上涨的原动力得以遏制。我们预计三季度1.8-1.9%,四季度应该在2.6%,全年不超过3%。”上述专家祁京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