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Living Lab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服务体验的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Living Lab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服务体验的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Living Lab构建体验式学习环境,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基于SOA架构设计,提供虚拟电信运营管理平台,使学习者在做中学,实现从感知者、观察者、思考者到实践者之间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living lab;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创新;电信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151―04

引言

体验式教学(Experiential Teaching)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承认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有所获,将“教――学――会”融为一体。1995年由美国麻省理工提出的Living Lab模式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用户不再是创新的客体而是创新的主体。

本文将技术创新模式Living Lab的理念应用于体验式学习环境的构建,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给学习者提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用户与运营管理者的交互感知,进而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者,区别于以往教师为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被动现象,并以电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 概念界定

1 Living Lab

“体验实验室”,也被译为“实地实验室”、“生活实验室”或“应用创新实验室”。作为应对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机遇与挑战的重要举措,Living Lab运行于城市范围的开放实验空间,为用户提供可以方便参与并积极投入设计创新解决方案的条件与环境。Living Lab依靠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各类用户,实时地为创新应用提供原型设计和测试平台。Living Lab所连接的网络是一个信息和经验的共享网络,每一个Living Lab都是Living Lab网络上共享信息和经验的一个节点,从而产生协同效应。该模式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模式,而是“以用户为驱动”的开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用户不再是创新的客体而转变成为创新的主体。

2 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基于杜威的经验哲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勒温的体验学习模式,库伯在体验式学习循环圈模型中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即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调“做中学”,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并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承认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有所获,将“教-学-会”融为一体。

二 Living Lab与体验学习的研究回顾

Living Lab模式的发展路标图如图1所示。其核心是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研发过程中,将“传统的理论研究―开发―商业推广”的三点循环研发模式,改变为“理论研究―开发―实际应用测试―商业推广”的四点循环研发模式。在新的创新研发模式中,对于用户参与的实际应用测试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0年3月,欧盟为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提出了“里斯本战略”。希望通过鼓励创新、大力推动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到2010年将欧盟建设成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体,并且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和社会凝聚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2006年11月,第一批来自15个欧洲国家的19个Living Lab形成网络,共同开发和提供相关服务,2007年10月,组织的成员区域增加到了65个。

目前,Living Lab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筑师和工程师为主导发起,其目的是为了使现有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居民生活的需求;第二阶段,以参与建立新型工商业、研究机构以及专家网络环境的企业为主导发起,其目的是为用户组之间的合作提供新的移动解决方案;第三阶段,Living Lab的范围已经涉及到整个城市空间,依托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各类用户,动态地为创新应用提供原型设计和测试平台。Living Lab作为一种社会创新工具与区域创新平台,使研发机构、企业、相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用户与群体用户都可以从共享城市各类资源中受益。通过增加用户的实际应用测试环节,Living Lab把传统的产品与服务的研发过程从“理论研究开发商业推广”的三点循环模式,升级为“理论研究开发实际应用测试商业推广”的四点循环模式。Living Lab在现实生活空间中建立真实的实验环境,该环境可以是一个居民小区,也可以是一个城市的某个区域。在这一环境里,公共部门、研究机构和创新研发企业共同参与,实时获得最终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动态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品质,从而达到商业推广的要求。

此外,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Gershenfeld教授开设的课程“如何创造”,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并逐渐发展成为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创新研究理念。Gershenfeld教授认为,与其让学习者被动接受科学知识,不如给他们装置、知识以及工具让他们自己来发现科学。随后,第一个Fab Lab于2001年在波士顿建立。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30余家遵循类似创新研究理念和原则的实验室,哥斯达黎加、挪威、印度、加纳、南非、肯尼亚、冰岛、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都在进行Fab Lab的相关尝试。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科技创新管理领域主要通过“三验”(体验、试验、检验)应用创新园区(AIP)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本文拟采用Living Lab构建体验式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中学习和创新的主体。

国外的体验学习,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奔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体验学习通过设计和安排相关的活动,使学习者在身临其境的过程当中,从学习情境中实践、体验与反思,以建构学习者本身的经验。体验学习是将学习视为“经验”与“场地”间的密切结合。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对经验不断的改造与重组的过程,并主张将各种经验融入传统教育形态之中;勒温的场地理论(Field Theory)与行动研究认为,学习的最佳环境就是情境中立即的、具体的经验与分析的、超然的概念间产生对话性的紧张与冲突,只有从具体经验开始、透过观察的行动,形成概念和类化,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验证其效性,学习方能真正发生在学习者身上。1984年,美国体验学习专家和组织行为学者库伯系统地论述了体验学习理论,其代表作《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构建了体验学习完整的理论框架。库伯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学习圈,在这个模型中包括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行动应用(Active Experimentation),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

国内的体验学习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古老教育思想的沿袭。从孔子对学与思的辨证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荀子关于“闻”、“见”、“知”、“行”的论证,到宋代朱熹的“切己体察”都蕴含着体验学习的精神。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深刻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国内教育改革进程,西方体验式教学(Experiential Teaching)理论被导入我国。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教育和培训领域引起了很大震动。方红等(2000)借鉴体验式经济,探讨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黄伟(2004)总结了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五种类型,张军英(2006)创设了基于体验的虚拟学习环境模型,韩美贵等(2007)研究了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教学的方法,马波等(2007)研究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李季鹏(2008)提出了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十六法,朱大丽(2008)研究了基于CSCL的协同建筑的体验式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者之间的可感知性和协同交互性,刘博(2008)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应用,冯雯雯(2009)借鉴体验学习理论讨论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郭佳(2010)等通过分析传输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差异,讨论了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和优势。本文以电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使学生在电信服务体验中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

三 基于Living Lab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

19世纪,电报、电话、无线电的发明引领人类进入了电通信时代;20世纪,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电信产业注入了新的元素,当前,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正沿着融合的方向演进。与此同时,全业务运营和3G时代的到来,给国内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创新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邮电类高校,南京邮电大学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电信生产运营课程,并在前期的教改中做了大量的研究性和尝试性的工作;2008年立项建设的中央和地方共建项目“电信运营管理和服务体验实验室”,为学生在电信运营创新管理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目前每年有超过500人次的在校和在职学习者接受培训,其中在职学习者主要面向电信运营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以帮助他们俯瞰电信运营管理的全景视图,迅速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

1 教学目的

电信运营管理与服务体验的Living Lab拟赋予学习者四重身份,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对学习者加以培养和训练:首先,作为电信业务设计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业务概念,并通过测试活动将业务概念转变为业务特征;其次,作为电信业务使用者,体验和感知用户心理,及时对电信新业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作为电信服务提供者,借助服务蓝图所描绘的服务体系,寻找并确定服务接触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接触点;第四,作为电信企业运营管理者,对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增值管理。总体目标是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应用和创新能力。

2 教学环境

如图2、图3所示,电信运营管理与服务体验教学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提供基于Living Lab理念的服务体验项目。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通过角色的扮演和身份的转换,系统而全面地理解和验证电信业务从用户需求到技术实现的完整过程。

3 教学内容

通过模拟电信运营环境,开展一系列基于体验的实验项目,包括电信网络、电信业务、电信服务的模拟运营管理。以电信运营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流程增值为目标的电信运营管理,涉及经营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STP),产品决策、价格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4P决策),电信服务系统与业务设计、电信运营支撑系统设计等多方面活动。具体实验项目有:电信运营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流程认知实验;电信经营环境分析模拟实验;电信市场调查与预测模拟实验;电信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实验;电信增值业务设计实验;电信增值业务体验实验;虚拟社区客户体验实验;下一代运营软件和系统模拟实验等内容。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技术创新模式Living Lab的理念应用于体验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使学习者在Living Lab人机交互环境中培养和训练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以电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该研究对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下阶段的研究工作是借助教育实验的研究方法,依据体验学习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将Living Lab应用到实验对象的日常教学中,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收集效果数据,然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系统应用与体验学习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体验学习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将通过走访、调查教师和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现有教学模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丰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Oliveira A. Fradinho E. Caires R. etc. From a Successful Regional Information Society Strategy to an Advanced Living Lab in Mobile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39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US.2006.

[2] Vince R.,behind and beyond Kolb’s Learning Cycle.[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1998,22(3):304.

[3] Kolb D.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4.

[4] Ying Peng, Xing Cao, Guiyue Song, Fucheng Ming, Analysis on the Boundary Decision of Chinese Telecom Operator A Stud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ransaction Cost.[C]IEEE Conf.ISBIM,2008.

[5] 彭英.电信运营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6] 宋刚等. Living Lab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

2008,(6):4-7.

[7] 方红等.简论体验式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0,(2):82-84.

[8] 严奕峰.从认识论视角审视体验学习的认知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85.

[9] 谭筱英.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23.

[10] 胡琦.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学,2009,(3):51.

[11] 郭佳等.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