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异彩纷呈 多面肖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肖邦夜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肖邦的性格气质与夜曲及其相符。夜曲仿佛是肖邦的内心独白,更是最符合他浪漫气质的题材。本夜曲以极高的戏剧性反映出肖邦的不同侧面以及其民族根源,从中发掘出该作品张力。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戏剧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68-01
一、肖邦夜曲的诞生
肖邦(1810――1849)在音乐中始终贯彻其思想性。他于1841年创作《c小调夜曲(op 48 no1)》。在这期间,肖邦与乔治・桑隐居与巴黎,肖邦在爱情中得到心神宁静,同时加速其音乐更加成熟。1830年俄军侵占华沙,又使肖邦对其音乐注入深厚的抑郁,思乡以及英雄情节。这使他的音乐不断创新,在很多体裁的作品中都具有史诗性和戏剧性。在《c小调夜曲(op48 no1)》中,既有柔和、浪漫的情怀,又有悲愤的英雄形象。
二、《c小调夜曲(op48 no1)》所展现的多面肖邦及其音乐特征
(一)民族肖邦
肖邦的创作具有深深的波兰民族特征,有着波兰民间艺术的根源。肖邦的母亲血统为斯拉夫民族,并强烈的影响肖邦。在《c小调夜曲》前部的速度为(lento),音乐旋律宽广沉稳,音色柔和,音量不大。右手独立演奏旋律,左手给予和声背景,并伴有精密而又多样踏板。右手的演奏旋律展现出巨大的表现力,低声部的八度和中声部的和声,衬托出右手旋律的深沉宽广,更有圣咏般的庄严感。这体现出斯拉夫民间音乐柔和宽广的特点,也是肖邦旋律的特点。
(二)悲情肖邦
“悲情”是浪漫主义气质的一种展现。悲情在肖邦的创作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悲情肖邦》中,于润洋先生描写到“带有忧伤、悲哀意味的、对一种不可挽回地失去的事物所产生的无法慰藉的惋惜和遗憾。这种惋惜和遗憾充满着对失去故土、居住他乡的孤独者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就是肖邦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深层的精神内涵。”在《c小调夜曲》中这些悲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肖邦的内心细腻,他的音乐同样细腻精致。每个微小的细节都经过悉心思量,音乐精致玲珑的同时又充满张力。这首夜曲不同于一般夜曲优雅动人的旋律、充满诗意安宁轻柔的音响氛围,打破了仅为善心悦耳而创作夜曲的传统。给听众更为沉厚的情感体验。肖邦并没用刻意去营造夜晚的朦胧情调和安宁轻柔,而是将悲情抒发作为创作,恣意展现悲剧性内涵。
(三)戏剧肖邦
该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抒情性中又有着悲剧性、英雄性。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同时对比强烈,音乐的发展充满动力。虽然在篇幅上它不如叙事曲大,但与叙事曲有相似之处。结构严谨,充满戏剧冲突。第一段是为沉痛庄严的宣叙调,左手节奏方整均匀,八度低音深沉进行使哀痛抒情的宣叙赋予庄重的色彩。这首夜曲的中段较为庄严而神圣。圣咏般的那波里和弦从容进行,具有人声般的圣咏合唱特点,柔和而又含蓄。再现部中《c小调夜曲》第一主题再现的不是第一段中含蓄柔和的哀痛,而是更加的悲愤不安,是完全激动的。
(四)理性肖邦
“创作具有永恒价值的、结构严密的杰作的作曲家,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者,巴赫、莫扎特的同路人”。这是海因里希・申克对肖邦作品的评论。该乐曲为规整的三部曲式,其中二级结构规模也均匀方整;和声进行按照古典功能的逻辑,和声进行的节奏均匀,和弦性质明确;同主音大小调对置的调性布局,使各部分调性明确稳定。
三、结语
肖邦的夜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优秀的艺术形式。夜曲的气质与肖邦的性格极为相符。夜曲就如同肖邦的日记,书写着他的内心独白,这是最符合他浪漫气质的体裁,是他最自我、最纯粹的创作。其中《c小调夜曲(op48 no1)》具有独特魅力,是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夜曲之一。通过本文的分析,认识到夜曲是以极高的戏剧性反映出肖邦不同的侧面以及其民族根源,以及其作品的张力,不同性格之美,让我们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肖邦。
参考文献:
[1]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编译,音乐出版社.1956年.
[2]于润洋.悲情肖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孙月.“悲情肖邦”何以悲情.音乐艺术.2010年第三期.
[4]余志超.肖邦夜曲研究.上海音乐学院.
[5]潘一飞.朱工一谈肖邦夜曲.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4月.
[6]毕琨.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1月.
[7]孙梦青.试析肖邦夜曲中的悲剧性.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8月.
[8]胡天虹.论肖邦夜曲创作的艺术魅力.沈阳教育学院报.1999年12月.
[9]李小诺.肖邦.音乐探索.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