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谭派:书写梨园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谭门七代
京剧历经200余年的风雨变幻,各个门派争奇斗艳,尽显芳华。梨园界演绎着一段又一段故事,如同大海中的浪花般连绵不绝。谭派以其独特的身姿屹立其中,从创始人谭志道算起,已逾150年。谭门七代专工老生,皆出自一门一姓。在京剧界绝无仅有,历久弥新,光彩夺目,俨然一个传奇。
京剧老生鼻祖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
晚清时期,徽班与汉调进京,形成乱弹,所谓“两下锅”。真正的京剧,无论唱、念、做、打还是创作、服饰等,到了谭鑫培身上,才逐步完善,是谭鑫培将京剧规范化、定型化。也就是说,京剧到了谭鑫培时代,完成了从草创到成熟的过渡,真正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
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的京剧艺术流派,不仅在当时形成了“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局面,此后的老生行当包括周信芳、高庆奎、言菊朋、杨宝森、奚啸伯等人,也以“谭派老生”“谭派正宗”为号召。
谭志道:谭门始祖
1853年时,因太平天国武装革命,湖北江夏成了太平军和官军“拉锯战”的战场,民不聊生。谭志道偕妻及子鑫培,由水路乘船先至天津一带“跑帘外”(即农村乡镇之草台戏),后辗转进入北京。
谭志道原是票友,唱的是家乡非常流行的汉调,后来下海成为汉剧演员,主唱老旦,兼演老生。他的嗓音高亢华丽,犹如鹨鸟(俗称“叫天子”)鸣叫,遂得“谭叫天”之艺号。来京后,改唱京剧,入程长庚的三庆班。
谭鑫培:伶界大王
谭鑫培深得父亲的遗传,有“小叫天”之美誉。他继承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前辈的艺术,尤其是受到上海老生演员孙小六(孙春恒)的启迪,把直腔直调改得婉转多姿,开“韵味派”之先河,将京剧老生艺术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谭鑫培创立了京剧中的第一个门派“谭派”,亲手培育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位前贤。在当时的北京,他有“伶界大王”的美誉。
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皆由谭派衍生而来。
1905年,谭鑫培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上到皇宫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在赞叹“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
谭小培:承上启下
谭小培继承祖上衣钵,专工老生,嗓音苍凉醇厚。1919年,谭小培与杨小楼、尚小云和白牡丹(荀慧生)赴上海演出,大受欢迎,从此“三小一白”享誉大江南北。
上世纪30年代之初,北平报纸上发表过一幅谭门祖孙三代的漫画,轰动一时。画面上中间为谭小培,上首为其父谭鑫培,下首为其子谭富英。谭小培对谭鑫培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又回过头来对谭富英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谭小培看了之后毫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
谭富英:四大须生
在父亲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他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成为“四大须生”。这是谭氏艺术长河中的又一次高潮。
谭元寿:京城首席老生
1938年,谭元寿入富连成科班元字科,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练。1945年结束科班生活,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
谭元寿全面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在《沙家浜》里扮演郭建光,使谭元寿享誉全国,成为一代经典。
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谭元寿仍在兢兢业业地做着传承工作,宝刀未老,堪称“京城首席老生”。
谭孝曾:老生典范
1949年,谭孝曾出生时,曾祖父谭小培还健在。谭元寿为儿子取这个名字,意为希望他孝敬曾祖父。谭孝曾师从王少楼、杨菊芬等学习老生戏,从诸连顺、徐元珊等学习武生戏。1958年从北京市戏曲学校毕业后,又得到祖父谭富英、父亲谭元寿的亲传。他嗓音高亢宏亮、扮相清秀、台风潇洒,且文武兼备,颇具谭派神韵。
如今,谭孝曾已64岁,是北京京剧院的当家老生、九大头牌之一,是一位具有前辈典范的演员。
谭正岩:梨园新星
谭正岩1979年生人,毕业于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师从钱荣顺、张庆良、李少祥、王志连、李金声、白元鸣、曲咏春等老师,学习文武戏。2004年,以一出《杨再兴大战小商河》摘取了全国青年戏曲演员红梅大赛金奖。2005年在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中以《定军山》《战太平》两剧荣获金奖。
风华正茂的谭正岩抵挡住了名利的诱惑,放弃了从事影视行业的机会,一心要做“谭派老生的忠实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