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措施和办法,并提出了其服务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45-020 引言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图书馆的新一轮发展探索新的途径,注入新的活力,以强化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美国高校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服务对象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受到普遍欢迎的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对图书馆现有空间的调整和重新配置,对来自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的进行整合,IC能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满足读者在技术和研究中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它克服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部门分散、责任不明、协作与交流不够等缺陷。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学院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情况,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图书馆发展之路,是建设适用、高效、舒适、经济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有效措施。

1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的必要性

1.1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是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内在需求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产物,其历史还不到20年,大多是由一些中等专业学校组建或合并升格而成,学校办学条件虽经多次评估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本科院校相比仍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改善其服务设施,提高其服务效率,是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内在需求。

IC是经过专门设计、能保证开放式获取科技信息服务的服务设施与协作学习环境,整合了互联网络、计算机软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具有“一站式”服务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设施,提高其服务效率,实现其核心价值。

1.2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是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地位的有效途径 用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主要承担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的功能,科研创新的氛围则较为淡薄,因而图书馆往往是高职院校里最不受重视的部门,在学校的地位较低。而IC将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名片,因而必然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其方便快捷而经济的信息服务又能吸引读者,使之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创新的发祥地,其在学校里的地位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1.3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是提高读者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而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的主要读者群体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通过构建IC,能有效吸引学生,通过各种培训和讲座,提高其信息素养。

2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的可行性

2.1 硬件设施基本满足要求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尤其是通过对高职院校进行两轮合格与优秀评估后,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硬件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起色,在纸质图书资料的馆藏量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实现了对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建设能够进行馆藏资源的校内甚至校际共享,购买了适合自身需要的图书资料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一些高职院校还自建了专用的数据库;图书馆的其他硬件设施,如阅览室面积等也有很大的的改善。这些都为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提供了物质保障。

2.2 拥有素质相对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 大多数高职学院的图书馆办馆历史都比较长,因而储备了一支高水平、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并且能不断学习和提高,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这些为在高职学院图书馆构建IC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2.3 国外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自全球第一个IC于1992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图书信息服务模式,便在北美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诞生和流行起来。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IC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目前已有LC(Learning Commons)、RC(Research Commons)、KC(Knowledge Commons)、UC(University Commons)及GIC(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等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些都为高职学院图书馆构建IC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3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IC的措施

IC的建设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因此在服务区的规划与工作站的设计等方面都要符合目标读者群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以方便其获得和利用信息资源;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和舒适的环境,方便目标读者群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结合国外IC建设的成功经验,考虑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可将IC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实施。

3.1 场地设施建设

3.1.1 设立自主学习室 IC的自主学习室类似于现有的电子阅览室,其目标读者群是学生,这里可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库查询,也可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等课程的培训,同时还提供网络资源的搜索和数字图书资源的使用等服务。

3.1.2 建设参考咨询和学生工作站 这部分是IC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国外图书馆进行专业馆员服务都在此完成,因此这里配备了专业的IC技术人员和参考咨询专家。

3.1.3 开设个人学习室 个人学习室是IC的个性化服务和特色服务场所,是为了满足个别研究人员对特殊环境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习室,一般能容纳1~4人,室内设有网络信息接口,可提供一对一的专门信息和咨询服务。

3.1.4 开放多媒体学习室 多媒体学习室是为满足目标读者群进行多媒体技能训练和创作而设立的学习场所。一般应配备多媒体制作设备及相关软件,如扫描仪、数字输入输出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和编辑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