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语文教学的土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语文教学的土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是其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三大部分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极为深远。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如何摆脱这种影响,让语文教学更有效地进行,是目前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高素质;教学手段;课外生活;自主学习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人民的解放,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是其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三大部分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极为深远。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的“书呆子”。教师这种匆匆忙忙赶进度的教学不仅是教师的压力,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倦怠感。而语文的教学既要有人文的高度,又要具备人生的高度。这样的语文教学该怎样进行才更加有效,是目前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素质,将语文生活化

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原。一直以来,每位教师都在工作中努力地学习着、积累着,而这种经历多年的教育教学积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并领悟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教育的内涵是将生活纳入教育,以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而语文教学则更要以生活为基础,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的教学有着人文的高度和人生的高度。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就语文教语文,而要学会以教育的眼光打量教学,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引领学生步入生活的殿堂,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变成一本活的教科书,让学生透过我们的眼睛,探索世界万物的奥妙;通过我们栩栩如生的讲述,感悟世间万物的真情。而要做到这些,老师本身就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会反思、有品位、懂专业、善经营、有智慧的专家型教师。这种高要求,势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努力拔高,要求自己随时以一个思考的进步的大脑审视日常的工作,用积累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教育对象,把教育当学问做,将各教育对象融为一体。

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将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材都是编者优中选优、精心挑选出来的,文本文质兼美,但对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而言,有些文本的内容毕竟还是有些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用有限的知识、生活储备理解文本内容中那些深奥的道理。所以,语文生活化就要求我们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现在,我们对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分类,挑选出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归为一类;能借助大人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助于学生学习的归为一类;与学生生活相差甚远,但能给学生带来启迪、警示的文章归为一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添校本教材,作为对现行教材的补充。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后,学生便能轻松愉悦地学习,其能动性、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放开手脚,大胆地将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及现象搬进课堂。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晨会时间开设“焦点访谈”,让学生将看到的时事新闻、好人好事、社会现象等内容描述给大家听,一天一则,让学生听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聊聊自己的想法。有时由老师讲读,培养学生欣赏美文的素养,有时请家长参与其中,猜谜语、讲故事、谈人生,丰富学生阅历。让学生领略语文学习的另一种美,体验语文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让课堂不再仅仅是由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贯彻始终,而是做到有声有色,有感有悟,有静有动,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乐学、好学。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活动的趣味中促进语文的生活化

语文教学不仅是课堂的教学,还很关注课后的延伸迁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克服课文的生字关,还会让学生去查阅和课文有关的一切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同时,在课后我还会引导学生遨游书海,阅读大量的书籍,进行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时间长了,学长便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其课外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比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总理的资料,并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资料了解了有关的更多内容,由此在课后我班开展了“走进名人、伟人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这项实践活动中,学生每人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来读,在书中同他们对话,了解偶像的所思、所学、所做,感受他们的做人品位。同时同学间还展开大讨论,将自己读到的、想到的和大家分享,在交流中明白更多的道理。这样比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更有效。通过这一项活动的开展,我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到: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放手,带领学生展开翅膀,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学生不仅要学会在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欣赏美文的素养,还要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使语文教学着眼于生活

原有的语文教学,仅仅是在教室这一小方的天地中,教师所传授的也仅仅只是教材上的那些文字,为教材而教,为考试而教,整个课堂中,只有老师反反复复地灌输,学生如一尊尊雕塑,一个个容器,任由老师摆布,听从老师指挥,自己根本没有思想。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的来源和土壤首先是生活,抓住了这一切入点,我们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语文教学带入到生活中,就如一缕春风,吹起了学生心中的那片绿地,学生在这片绿野上自己耕耘、劳作、收获,体验成功,体验收获,体会快乐。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让我们明白:学生坐在教室里,是上课;走出教室,融入自然,也是上课;走向社会,走进社区,体察民意,也是上课;走进大工厂,与工人叔叔们一起实际操作机器,更是上课。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解开了自己手上的枷锁,大胆地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强调团队意识,积极合作,用思维的火花寻求自己的最佳状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享受过程,在实践中感悟体验,让学习变成乐事,让生活丰富多彩。从而,再以自己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出来的独到体验指导语文学习,并由此获得语文学习的质的提升。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土壤。语文教师应学会用生活的方式教语文,让学生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为语文教学打造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