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节水农业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分析当前我国节水农业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认为要针对我国国情和区域经济特点,将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农业节水理论和技术体系,我国的水权水价制度将逐步完善。我国的抗旱作物培育技术和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将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 节水农业;水权制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07-02
随着全球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的节水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面临一些问题。
一、我国节水农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加之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干旱缺水问题相当严重,未来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农业是用水大户,干旱缺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但是,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仍然是刚刚起步,基础依然薄弱。目前,全国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0%左右。农业用水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大水漫灌,粗放低效。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先进国家80%的水平。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更低,以粮食为例,每立方米净耗水生产的粮食不足1公斤,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2-3公斤)。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还因管理体制问题、投入成本较高、发展主体的节水意识不强、发展方式上的形式主义、工程和设备的质量问题,而受到重重制约。因此,加快节水农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二、节水农业面临的问题
(一)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农民节水意识不强,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尚未建立,生产上对各类农作物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灌水定额等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指标。目前由于经济水平及农业技术人员的限制,一般的农民对灌溉知识不了解,只知道要让作物有充足的水分,就尽量多灌水,但是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超量灌水不仅造成浪费,无效消耗高,而且经济效益低下。
(二)节水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现有灌溉工程主要是土渠输水,田间的灌水方法大多为传统的大水漫灌,且由于田间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沟渠规划不合理,入地流量不适宜,灌溉措施粗放等原因导致水资源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加上许多设施年久失修,效率低下,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另外,资金投入不足,许多成熟的先进节水技术如膜下滴灌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了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三)管理薄弱、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灌溉管理问题尽管年年强调,但少有改善。基层灌溉管理机构实行自负盈亏以后,不少地方把多种经营赚钱作为管理单位的主要工作,灌溉管理反而成了副业,加上社会治安不力,灌溉设备常被破坏,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损坏严重,由于经费短缺无力更新修复,灌溉效益日渐降低。
三、节水农业发展趋势
(一)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与节水农作制度的建设将加速发展
抗旱节水农作物品种不仅具有节水抗旱的突出特点,又具备稳定的产量性状和优良的品质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重要的节水增效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作物抗旱基因的发掘和分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抗旱节水作物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对改善农作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农田水利利用率产生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农业节水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在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国外已经在利用耕作保墒措施调控农田水分状况、提高农田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率等方面,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田间覆盖技术和旱田专用肥等技术和产品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美国中西部大平原正在由多耕向少耕或免耕、由表层松土覆盖向残茬秸秆覆盖、由机械耕作除草向化学除草等方向发展,显著提高了农田的保土保肥及保水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产量。实验证明:当耕作次数由7~10次减少到1次或不耕时,休闲地的蓄水量可由102mm增加到183mm,蓄水量从占降水量的19%提高到40%。
(二)水权水价制度将逐步完善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工程、技术等综合措施,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水资源运行机制,将强制性节水和效益引导型节水合理结合,运用水权制度规范和调节农业各类用水户的行为,增强价格杠杆在水资源供求关系中的调控作用。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权流转、水票流通”的管水方案,通过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以核定的土地面积为基准,将水权分解到用水户头上,为用水户发放水权证,用水户根据各自的分配水量购买水票。配套完善量水设施,准确计量灌溉用水。通过发挥协会在灌水管理中的作用,强化田间渠系工程的有效管护,转变农民群众的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效益,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适时适量,有计划地科学用水,优化灌溉制度。实行定额灌溉,加强水价和收费管理。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多部门间的配合下,保护水资源,合理调配水源,实施灌区优化配水技术,地面地下水联合优化运用,做到充分拦降水,优化配置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持利用土壤水,搞好四水转化。
(三)农业种植结构将逐步优化
以增强农业节水抗旱能力,提高综合生产水平为重点,坚持关井压田、种植结构调整和推广配套节水技术并重的原则,加强农业内部节水工作,挖掘现有水资源潜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调整与水资源相适应的节水高效种植结构作为农业内部节水增效的首要任务,依据当地水、土、光、热资源条件,以水定作物类型,以水定种植规模,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和模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种植面积及模式。调整优化种植作物和品种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使作物生长需水期与雨季同步,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培育、推广高产耐旱品种,改进耕作栽培制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
(四)节水农田水利设施将加快建设
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时机,整合资源,加强田间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组织实施相结合,加强田间节水微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农田抗灾减灾和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五)非常规水资源化及高效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将快速发展
在节水的同时,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是解决缺水的重要途径,其中污水资源和咸水、微咸水资源以及天然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极为重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用水危机的新途径而受到普遍重视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总量约为94亿m3/a,其中60%用于灌溉。污水灌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农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而逐步开始对雨水资源化和水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进行探索。与集蓄雨水高效率利用相配套的免耕技术及机械化机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半干旱地区的播种出苗和灌溉问题。而劣质水资源化后用于农业灌溉也已成为减轻环境污染,开源节流、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