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个宝宝在长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个宝宝在长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镜头1欢欢

第一记述人

欢欢妈妈

本指望女儿欢欢温顺乖巧,没想到她顽劣好动得像个男孩子。这脾性估计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培养。

欢欢还是个小baby时,我们带她去公园。高高的攀岩墙上,一个3岁左右的外国小女孩居然独自在爬!直看得我们心惊肉跳,而她高大魁梧的爸爸却只是平静地站在一边。这一幕“刺激”了欢欢的爸爸,从此,他也开始放手训练女儿了,只要确信没危险,他都鼓励欢欢大胆去尝试。就这样,欢欢爬高上低,大动作发展得没话说,同时被培养出来的是桀骜不驯的“野气”,幼儿园老师总结她“自控力很差”。不过,上了中班以来欢欢进步不小,起码我们不用每天硬着头皮“迎接”告状了。

第二记述人 欢欢的班主任秦老师

“捣乱分子”欢欢刚来到我们中班时,各方面表现“名不虚传”。她热衷于吸引别人的注意,常常动些小脑筋“率众造反”;她个性张扬,喜欢表现,举手发言甚为积极,恨不得把手伸到老师的鼻子上。若是没请到她,她会气得鼓鼓的!

这段时间,我们采取了“摘金苹果”“钓小鱼”等激励措施,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金苹果或小鱼,这一招对欢欢挺奏效。

吃饭、午睡时她比较能管住自己了,上课仍然积极举手,却更有耐心了,而且还开始关心集体了。剪贴活动结束后,欢欢会悄悄地把桌上的浆糊碗拿到水龙头下一一洗干净。

专家点评:

(李凌 心理学博士 专攻儿童发展与教育)

当个性遭遇规矩的时候……

看上去,欢欢的先天气质是属于精力充沛、活动水平比较高的那种。而爸爸“见贤思齐”的培养方式,更将欢欢的这一特性发扬光大了。生龙活虎,甚至勇猛有加,如果摆脱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话,其实自有别样的可爱之处――欢欢的爸爸妈妈肯定从心底里对女儿的所谓“野气”不以为然,甚至还颇为欣赏呢。

但欢欢入园后的“不适应”以及由此而起的诸多麻烦,还是爸爸妈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欢欢的个性而言,对别的孩子从居家散养到进入托幼机构所面临的巨大的分离焦虑可能体验不深――欢欢会比较喜欢热闹的集体生活。但对于突然变多了的“规矩”,欢欢可能比其他小朋友更会感受到束手束脚的不自在,所以在遵守上也更加困难,显得“缺乏自控能力”。另外,父母在鼓励欢欢大胆尝试的同时也强化了她的表现欲望,而这一点在集体生活中,由于共有资源(如老师、时间、机会等)的有限性,势必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欢欢可能以更加强烈的方式(甚至是恶作剧)去吸引别人的注意,从而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同时,也让欢欢体验到一种挫败感。

有些家长会抱怨现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抨击学校培养听话却没有思想缺乏个性的孩子,现实中也有一些极端的例子,为了不压抑天性,父母“愤然”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来带。但无论如何,“适应”还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个性与规矩之间是可以求得平衡的。比如欢欢上中班后的进步,一方面,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有一定的增长;另外,可能也得益于老师所采用的一些引导手段:实物奖励制度对幼小的孩子颇具吸引力,也使“表现好”更加具体化,并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即大家认同,为大家做事等等,这就为欢欢旺盛的精力找到了合理的出口,既保护了她的积极性,也使她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一致。

镜头2丽娃

第一记述人

丽娃的妈妈

丽娃的困惑

《哪吒闹海》、《哪吒传奇》、《西游记》、《宝莲灯》是丽娃经常看的动画。有一天,她问我:“杨戬在《哪吒》里是好人,为什么在《西游记》里要打孙悟空,在《宝莲灯》里要欺负沉香呢?”她也困惑,为什么《哪吒闹海》里有巡海夜叉,在《哪吒传奇》里就没有了呢?

第二记述人 丽娃爸爸

丽娃的信

妻子去澳大利亚出差,给丽娃来了一封信。这可是她收到的第一封信,别提有多高兴了,两百多字的长信她一口气读完,不认识的字就来找我帮忙。

我说,为什么不给妈妈回信呢?丽娃兴奋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可是找来了铅笔却犯了难:“我不会写字呀,爸爸。”我指点她,那就给妈妈画幅画吧,把想告诉妈妈的事画出来。

丽娃找来了彩笔,先画天空中的彩虹。彩虹下是丽娃自己,丽娃的旁边是个带着眼镜的眼睛,这当然是爸爸,不过已经抽象到最简单化了。

我以为丽娃的大作已告完成,谁知她把画纸翻过来,在背面又画开了。同样是大脑袋没有身体的人像,丽娃说这是她的白马王子,他住在隔壁。

丽娃又把画纸翻回来,在右侧画了一个门把手。她解释说,在这里拉开门就可以到白马王子家了。

丽娃说,她要告诉妈妈,她在有美丽彩虹的天空下玩得很开心,还有白马王子和其他小朋友跟她一起玩。她要把快乐告诉妈妈。

专家点评:

(徐浙宁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博士)

从这次丽娃妈妈的记述中,那个会思考、爱发问的小机灵鬼直映眼帘。小丽娃能发现故事中“矛盾”的地方,说明她不但在看故事,更在思考和整合故事,这不仅是独立性思维的表现,更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而从丽娃爸爸的记述中,相信小丽娃充满童趣的想象会带给每一位读者快乐与欢笑,那个极为便捷的“门把手”是丽娃这个年龄段直观思维最好的体现,真心祝愿丽娃能够通过那扇门找到她的“白马王子”!

实在很欣赏丽娃,而且确定丽娃的父母“童智”很高,很懂得对丽娃的培育,尤其重视“情感的联结”。早期家庭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丽娃的父母很懂得抓住机会,利用“分离”来强化亲子之间的情感:妈妈用信来传递对丽娃的爱,爸爸则启发丽娃去“爱”妈妈。如果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能够让孩子不但懂得被爱,也学会了爱人,将是给孩子生命里最大的财富了。

以下两点建议,供丽娃父母参考:

1、让孩子学会与大人“同感”: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很能“同感”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丽娃的父母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也能学会同感大人,那将会大大促进她以后的社会交往。

2、让孩子保留一些“困惑”: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丽娃提出的关于杨戬的困惑,如果是我,我会让丽娃保留这个困惑,回应丽娃,“是啊,为什么杨戬会是这样的呢?是不是好的人也有做错的时候,不好的人也有好的一面呢?”有时候,一些困惑的“保留”比“解决”对孩子更有价值,我们不妨试着从孩子的某些困惑中引出一些新的问题来与孩子讨论。

镜头3:小 宝

第一记述人

小宝妈妈

参观艺术展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世界艺术展又在世贸中心举办了,小宝和我们欣然前往。

到了展馆,小宝看得很认真,还用数码相机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拍下来(如果写了“请勿拍照”,我们告诉他,他就不拍)。

不过,到底是欣赏水平低,他喜欢的全是具像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那些抽象的绘画无论我怎么赞赏、讲解和推荐,他都坚决不拍。

不让我们笑他

一天小宝坐在小凳子上,抬头想对我说话,话没说完就摔倒在地,估计是凳子和地板太滑了。不过摔得不重,他脸上还笑嘻嘻的,我就开他的玩笑,笑呵呵地顺着他的话往下编了两句儿歌笑他摔倒,一旁的奶奶也笑着应和了几句,没想到他从地上爬起来,变了脸,不开心了。

以前也有一次我开玩笑逗他,他很不高兴。当时我没在意,这次使我意识到小宝的自尊心还是蛮强的,我原以为是件无关紧要的事,被别人取笑没什么,不想他却像是受了伤害。看来我以后得注意,不能随便笑话他。另外,我还该找个时间告诉他对待没有恶意的玩笑不要生气。

第二记述人 小宝的班主任 沈老师

有次小宝做了件错事,我们也没放在心上。可是第二天小宝奶奶告诉我们,晚上小宝一直惦记着这事,要妈妈想方设法找到老师的电话,他要打电话给老师,因为他担心老师还在伤心(我们曾对他说过,你做错事,老师会伤心的)。哎,真让人感动。

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小宝很喜欢发表意见,有一次老师的话没说完,他又忍不住插话,却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用手捂住了嘴巴,还自我反省呢,说:“我像那个多嘴的八哥,选择了不适合的时间说话。”瞧,小宝的语言多规范完整。面对这样一个心智比一般孩子成熟的小家伙,我们也总是把要说的话想清楚了才和他交谈。

专家点评:

(杨金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小宝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非常用心的。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欣赏能力,带他们去看世界艺术展好像还早了点。其实,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孩子对艺术的感受来自于直觉,而这种直觉也许最接近艺术本身。小宝妈妈不必担心,孩子对事物的感知都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小宝正处于对具象的事物很敏感的阶段,不能因为他对抽象艺术不感兴趣就觉得是孩子的欣赏水平低。

小宝无疑是个很优秀的孩子,而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和鼓励又是他要做得更好的动力。通常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循环,会激励着孩子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常常会有些许的担心。这些出色的孩子在过多的赞美声中长大,他们会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我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无可挑剔的,很有可能最终成长为一个个Mr. Perfect,Miss Perfect。小宝不小心摔了一跤,妈妈和奶奶笑他,他就会觉得这与他的“无可挑剔”是不一致的,会很伤心;对自己在幼儿园的一件错事,会非常在意。这些细节也许真的该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了――怎么样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总是有美好的,也总是有不完善的。

真的希望这些出色的孩子能学会宽容别人,更要学会宽容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才可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