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脱离“苦海” 乐游“学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脱离“苦海” 乐游“学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应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必须创新,也就是说,教师要有“创”的强烈意识和积极行动,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创造出新的教法和学法。课堂上,除了巧设启发性问题,激发兴趣等环节外,我认为合理运用“媒体直观” 等方法激发兴趣,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就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兴趣等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关键词】苦海;激发;兴趣;学海

传统的教育观片面地夸大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灌、注、填”,其结果必然出现重教轻学的“满堂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学海”变成了“苦海”,学生在痛苦的心理体验中产生了厌学的逆反心理。要想让学生早日脱离苦海”,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把学校的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我们必须坚持以学习环境为主要渠道,活动环境为实践基地,人文环境为情感纽带,校园环境为育人摇篮,全面展开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教学方面谈一点看法:

我觉得要想转变教育观念先得转变人才观念。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新一代接班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奋斗的总目标,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但要完成这一使命,那些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将再也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必须把学生从“苦海”中完全解脱出来,引导他们在“学海”中畅游。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实施愉快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

愉快教育的教学观是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看作密切联系的双边活动。要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体现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欢乐上,体现在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上。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在激发兴趣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 巧设启发性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知识产生热情和询问,并能使孩子在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在教学时,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增加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人类的“老师”》这一课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例子?鼓励学生去观察、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寻找答案,增加寻求知识的乐趣。再如学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克隆之谜》这一课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知道)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克隆技术,从而造福人类?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的科学的创造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如果我们再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互相交流,并实际考查,就会有更多收益。这种做法也正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所提倡的。

2 运用“媒体直观法”,激发兴趣

“媒体直观发”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光电技术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它遵循直观性原则,符合儿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如教学《莫高窟》、《鼎湖山听泉》、《秦兵马俑》、《埃及金字塔》、《黄果树瀑布》等介绍中外风景名胜、城市山川的篇目,在让学生了解其风貌、特点和内容时,可采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媒体将这些画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能增添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他们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且从中受到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 营造恰当氛围,激发兴趣

氛围营造也就是情境教学。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可以是讲故事、听录音,也可以是放录像、看图片等。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可事先播放几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纪录片和生前的一些故事。同样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大江保卫战》这一课时,则适当穿插一些人们子弟兵在抗击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英勇表现的镜头,并适时播放歌曲《为了谁》,再结合课文进行教学。采用这种营造氛围法,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既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及表达的主题,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 鼓励积极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这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好方法。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要设法为学生的生疑搭桥铺路,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的“问”上去。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调动学习兴趣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到学生能提出种种问题时,那种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甚至问了没有答的现象就会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钻研课文的兴趣就会提高。

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难免也会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对此,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备课时,要尽量预测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思维活动,做到“有备无患”。对预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要冷静分析、判断,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抓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指导,不要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与理解课文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课外解决。这样处理,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