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磨合”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有效机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磨合”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有效机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探讨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与现代化考试之间的“磨合”问题,旨在消除两者之间不协调的“错位”现象,促进它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现一致的目标、达到最大可能的“磨合”,建构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新格局。这一命题的立论依据是:(1)实践中语文教学与考试间的“错位”现象,给许多教师和学生造成了困惑,解决这个问题对语文教学的顺利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改变那种“让考试牵着教学鼻子走”的局面,让考试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动力。而探讨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磨合”问题,能够实现两者之间互动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化考试 错位 磨合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语文高考、中考等关键性考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不仅在考试形式、题型上有了创新,在命题思想、检测指向等方面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念,在评价上闪耀出“新课标”蕴涵的人文火花,考试内容逐步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走进学生情感世界,鼓励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这些新变化理应得到人们的认同。然而,恰恰对这个教育上最敏感的问题——考试,仍有一些语文教师却表现出麻木不仁、醉迷不醒,他们在语文教学中仍然抱定应试教育的看家本领,简单地采用“题海战术”,运用“灌输”、“填鸭”等方法霸占学生的思维空间。为考试而熬得面黄肌瘦的学生极度不适应当今考试的新变化:书本上现成的东西好像没考多少,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却频频出现,让学生在那些本来与自己生活实际更接近的问题面前却表现出一片恐慌、无所适从。原因是老师并没有教会他们灵活地运用“万能钥匙”。于是学生们惊叫:“课堂上学语文没有多大的用处!”一些语文教师便指责出卷人“脱离实际”、“脱离书本”,是“坐在地面揽月亮”。有人感叹:以前搞“应试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有本可依”,容易操作,容易取得“成果”;而现在搞素质教育,搞课程改革,在光彩四射的新思想、新理念的辉映下,大家反而难以调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前的“应试能手”现在变得手足无措。更有甚者,有人干脆将考试没考好的原因直接归咎于素质教育。

这种状况凸显出如今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考试指向发生“错位”。出现“错位”的原因是:(1)语文考试的改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现代化考试应当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语文教学改革在价值追求上保持目标一致。现代化考试内容的选定应当坚持两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二是注重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考查学生个性化语文素质状况。这种理想的考试境界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行为上不断调适的过程。考试改革的发展过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必须步调一致。而“步调一致”又是“考教分离”考试机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大难题。“错位”现象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现代化考试任重道远。(2)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持续性过程,新课程改革疏通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主渠道,给广大师生搭建了编织教育理想之梦的彩色舞台。但是,在实践层面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难以形成明显的分水岭,我们不可能将素质教育“催化速成”。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但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从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讲,按照“新课标”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理想,仍然要付出探索、创新和冒险的艰辛。“错位”现象也昭示出语文教学实践中亟待更新的许多观念和行为。(3)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磨合”更需要有一个对接、适应的过程。“应试教育”主张教学为考试服务,教师教、学生学,都是一心为了考试。考试考出好成绩,学生就可以“脱胎换骨”成为“上等人”;考试打了败仗,学生就被冷落,被视为“废物”。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们则是站在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和考试的关系问题: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考试,相反考试则要为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考试则要为教学实现这个目的排除干扰,推动教学顺利运行。语文教学和考试要携手实现共同的目标,两方面都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宗旨,“教”“考”对接,共同绘就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蓝图。双方“磨合”好了,实现了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行为的“合一”,那么两者的“错位”现象就自然消失。而这仍然需要一个逐步“磨合”的漫长过程。

为了有效消除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错位”,我们必须遵循语文教学与现代化考试之间互动发展的规律,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促进两者之间的“磨合”:

一、更新观念,明确共同目标。理论上讲,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国民的语文素质;但是,我们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消除教育的功利色彩,不少教师和家长教育培养的现实目的是通过考试实现学生(孩子)人生价值的提升。这就是长久以来,人人都在骂考试但考试制度却始终像铁爪般牢牢抓住人心的主观原因。语文教学要顺利发展下去,必须消除语文教学与阶段性、终结性考试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朝向素质教育调适它们的发展方向,培育两者互动运行、和谐发展的良好机缘。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学的功能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考试则是为了检测教学成果并对教学发挥一定的引导和促动作用。目前,语文教育要从教学和考试两方面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吸纳,促进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转化为新行为。

二、理顺关系,教考联手互动。同其他学科一样,传统的语文教育运行状况是:教学是过程性的,考试是环节性的;教学是显性的(运行好坏一览无余),考试是隐性的(它本身的缺陷不大容易被人们发觉,却常常强烈地折射出教学行为的不足);教学追求的标准就是考试指向,教学目的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教学本身又极度地畏惧考试,害怕被考试揭了“疮疤”,考试似乎只是为了将各校的教学评分出三、六、九等,似乎只是为了将教学的短处昭示给世人骂。所以,教学和考试很难“携手共进”。而素质教育恰恰要反传统地将语文教学与考试两只手牵到一起:教学不是为了迎合考试,考试也不是为了考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和考试的目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都是为了营造纯净的育人空间,都要顺应学生学习运行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是和谐发展、互动运行的。两相比较,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教学成为学生智能发展和思想提升的彩色的舞台,考试则是调适教学的手段,使之更加适合于学生。所以,语文教学主体牵动,与考试联手互动、和谐运行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