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盈余管理会影响审计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盈余管理会影响审计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研究发现,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是影响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因素。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随着公司两种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大,出具更差类型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关 键 词:审计意见;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42-04

一、引言

盈余管理包括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方法(政策、估计等)的选择实现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活动,实现盈余管理。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受制于以前各期应计水平的高低,较易被察觉。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与之相比更不易被察觉,空间更大,但具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将直接造成公司价值的减损,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对两种方式盈余管理进行选择,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公司将更倾向于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 [1] 。已有研究都集中在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且存在较大分歧,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还尚未涉及。 研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已有关于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基本都借鉴Lennox[2] 的方法,将审计意见简单划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 不同类型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简单两分的方法可能导致信息利用不足, 降低解释能力。 将审计意见简单两分, 只能检验盈余管理较高的公司是否具有更高的概率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不能区分具体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 无法检验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具体类型是否因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更高的盈余管理是否更容易被出具更差类型的审计意见。本文在对审计意见细分的基础上,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检验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审计师是否能够依据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二、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Francis和Krishnan(1999)研究发现应计利润越高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3] 。Bartov等(2000)认为当审计市场有效时,审计师应该能够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 [4] 。Johl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高 [5] 。与以上研究结论相反,Butler(2004)研究发现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在于公司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而与公司的盈余管理无关 [6] 。

国内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研究同样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李维安、王新汉(2004)研究发现通过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的盈余管理越多的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7] 。余怒涛、沈中华等(2008)认为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盈余质量更差,年报披露及时性更低 [8] 。刘继红(2009)认为审计师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9] 。薄仙慧、吴联生(2011)得出与以上研究截然相反的结论,信息风险能够增加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不具有显著的关联 [10] 。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能否影响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还没有涉及,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检验。已有研究多是将审计意见简单划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导致信息损失。本文尝试在遵循审计意见自然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会计选择和真实活动两种方式的盈余管理能否影响审计意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三、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我国资本市场IPO、再融资、报牌、退市等对公司盈余数量都有严格要求,管理层可能出于红利计划、政治成本和债务契约等进行盈余管理。审计师是具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专业人员,应该能够合理分析公司的盈余情况,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形成审计意见。 由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盈余管理增大了对投资者行为的误导程度,因此作为会计信息保险人的注册会计师将面临更大的诉讼风险,高质量的审计师应当能够识别这种风险的程度,并且通过审计意见来减少这种风险。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越大,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随着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审计师越可能出具更差类型的审计意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a: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H1b: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审计师越可能出具更差类型的审计意见。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最早由Schipper(1989)提出,由于难以度量, 多年来没有取得较大进展, 直到Roychowdury(2006)的研究才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刻意筹划的真实活动来达到公司期望的目标水平。Roychowdury(2006) [1] 认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包括三部分:销售操控、生产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 销售操控是通过放宽信贷条件、 加大商业折扣等方式实现销售收入在短时间内的大量增加。生产操控是通过大规模、超常规的生产,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当期盈余。当单位生产成本较少、可以抵消存货持有成本时,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此时公司的生产成本将高于预期水平。 酌量性费用操控是通过减少获利周期长的费用(广告费、研发费等)支出,提高当期盈余。当费用不能立即带来当期收入时,采用这种减少费用的方式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酌量性费用低于预期值。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将改变公司的盈余数据,扭曲公司的财务信息。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将给公司带来实质性的伤害, 采用这种方法的公司可能由于使用其他方法受到限制或经营处于异常状态,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审计师可能出具更差的审计意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a: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H2b: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审计师越可能出具更差类型的审计意见。

四、研究设计

(一)审计意见的度量

已有相关研究大多将审计意见划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 这样的简单划分可能造成信息的损失。为检验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首先按照传统方法度量审计意见,定义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审计意见为0;再按照审计意见自然分类,定义无法发表意见为3,保留意见(含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为2,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为1,标准无保留意见为0。由于被出具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公司仅有13家,将该类审计意见与保留审计意见合并。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

1. 会计选择盈余管理

本文借鉴基本琼斯模型,对样本公司进行分行业回归,计算会计选择盈余管理。

其中,NDAi表示i公司的总应计利润,等于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差;?驻SALESi为i公司销售收入的变动额;PPEi为i公司固定资产净值; Ai,t-1为i公司在第t-1年的资产总额。对样本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残差的绝对值,即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i。

2.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包括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以及李增福等(2010) 的研究,选取指标对以上三种操控行为进行度量,得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1)经营现金流量模型

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研究,对样本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期望经营现金流量估计模型:

其中,CFOi为i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2)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残差,即为公司的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DCFOi。

(2)生产成本模型

Roychowdhury(2006)在分析公司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计算操控性生产成本。

其中,PRODi为i公司的生产成本,即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动之和。对(3)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残差,即为公司的操控性生产成本DPRODi。

(3)酌量性费用模型

酌量性费用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对样本进行回归得出期望酌量性费用估计模型:

其中,DISEXPi为酌量性费用,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对(4)式进行回归分析的残差,即为公司的操控性酌量费用DDISEXPi。

(4)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

根据前述分析,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等于操控性生产成本减去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再减去操控性酌量费用,并取绝对值,即:

DREMi=DPRODi-DCFOi-DDISEXPi (5)

(三)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模型

为检验审计师能否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本文构建模型:

五、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深沪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研究中需要连续3年的数据,我们剔出了连续上市不足3年的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 最后得到5089家样本公司,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二)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中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4673家,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301家,保留意见62家(其中保留意见加事项段13家),无法发表意见的公司53家,否定意见0家,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三)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分析

为检验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传统方法,按照是否为标准审计意见,对审计意见进行分类,采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高盈余管理程度的公司,审计师是否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模型6、模型7),回归结果见表3。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按照是否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传统度量方法度量的审计意见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且符号与预期一致。具体来说,审计意见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1%水平显著),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1%水平显著)。结果表明随着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明显增大,假设H1a和假设H1b得到验证。

本文进一步按照自然分类法对审计意见进行度量,由于该方法下审计意见是取值为3、2、1、0的有序变量,故本文选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别研究随着两种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对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4。

由表4的回归结果可知, 审计意见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 且符号与预期一致。具体来说,审计意见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1%水平显著),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5%水平显著)。结果表明随着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审计师出具更差审计意见的概率明显增大,假设H2a和假设H2b得到验证。

六、结论

本文选取2007~2009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传统度量方法和自然分类方法度量审计意见, 研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能够影响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随着公司两种方式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大,出具更差类型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盈余管理能否影响审计意见的争论提供了经验证据;另一方面,拓宽了盈余管理的范畴,在更全面度量盈余管理的基础上, 发现不仅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能够影响审计意见,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也能够影响审计意见。 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影响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Roychowdhury,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2]Lennox. C. Do companies successful engage in opinion——shopping? Evidence from UK[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21-337.

[3]Francis,J. R. and J. Krishnan. 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16:135-165.

[4]Bartov,E,F. Gul,J. Tsui,. Discretinary-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0,30(3):421-452.

[5]Johl,S. ,Jubb,C,K. Houghton. Earning Management and the Audit Opinion:Evidence from Malaysia[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7,22:688-715.

[6]Butler,M.,A. Leone,M. Willenbor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or Reporting and Its Associaton with Abnormal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139-165.

[7]李维安,王新汉,王威.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非盈余性收益的分析[J]. 财经研究,2004(11):126-135.

[8]余怒涛,沈中华,黄登仕. 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会影响盈余质量吗?[J]. 审计研究,2008(3):55-63.

[9]刘继红. 国有股权、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 审计研究 ,2009(2):32-39.

[10]薄仙慧,吴联生.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 审计研究,2011(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