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现象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现象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应当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本文着重论述了目前音乐欣赏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如何改进。

关键词:音乐欣赏; 感受体验;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26-00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感受与鉴赏是包含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感受与鉴赏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就是音乐欣赏教学。既然重要就要慎重对待每一节欣赏课。然而,目前很多音乐欣赏课却出现一些问题,笔者就浅析一下这些问题的现象以期和老师们讨论,不到之处请读者见谅。

现象一:学生听得多,教师讲得少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欣赏课就应该多听。于是,搜集整理了很多相关主题的音乐。整堂课上学生不停地听,只要是书上列出来的挨个听一遍。有时为了加深印象一首乐曲反反复复听好几遍。其实,过多地听一些非常专业的音乐作品,学生在教学中时刻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的状态,长此以往会造成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他们有可能对音乐课失去兴趣,不利于其音乐素质全面发展。想要改变这种形式,就要求教师要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认清楚:我们培养的是一般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不是教授艺术专业生,更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此外,有些教师因为在音乐专业上有多方面的能力缺陷,学生在欣赏教学中只能听音乐,听不到教师讲解别的相关的音乐知识,得不到音乐的拓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试问:没有一桶水怎能送学生一瓢水?

现象二: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少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听音乐作品。有的教师恰恰和现象相反,在欣赏课上习惯用很多语言来解释音乐。为了使学生能达到自己的理解,一味地分析音乐的段落结构,以及各种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其分析和讲解作品的基本功很是高超,把作品讲解得也很透彻。但是,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绝非能用确定性的文字语言来表述的。而且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而教师依据参考书或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不利于学生自己体验。在音乐感受上教师不能有越俎代庖式体验。笔者曾听过一节《梨园撷英》欣赏课。上课老师用了大部分时间讲了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的来龙去脉以及唱腔等,洋洋洒洒一节课,就像给戏曲学院的学生上课。学生听的选段很少,更别说学唱一两句了,整节课学生昏昏沉沉,不知教师所云,就是听课的老师也觉得累,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欣赏课教师应当有提示、讲解,但要适可而止,最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聆听音乐,利用音乐的弥漫性特征,引导学生去揣摩音乐,感受音乐。记得有人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这句话足以说明音乐是无法用语言代替的。那种在音乐欣赏课中滔滔不绝用语言来解释音乐,充其量把欣赏课上成文学欣赏课、音乐理论课、历史课等等,本来可以通过适当讲解等途径感受体验音乐,结果是本末倒置偏离了音乐欣赏的主旨。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把握讲和听的时间分配。

现象三:学生眼耳用得多,互动体验少

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欣赏课上除了听音乐听讲解,看图片看视频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音乐。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参与了音乐的二度创作,体验了音乐审美活动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笔者在进行《扬鞭催马运粮忙》这首笛子乐曲的欣赏教学时,欢快的段落就让学生们想象并模仿赶马车和坐马车的感觉,同学们的节奏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等到抒情性的音乐时就启发学生:作为农民的子女家里丰收了你能感受到父母的喜悦吗?学生们都很积极发言。我想这样的教学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象四:电教媒体使用多,教师现场演示少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进步,但切忌过多,用多了就喧宾夺主了。笔者曾经观摩了一次县级赛课《十面埋伏》的欣赏。授课的是两位老师,其中一位媒体课件做得精美花哨:一会儿是电影剪辑,一会儿是电视剧的情节,一会儿是古战场,一会儿是鸿门宴,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不亦乐乎,看到熟悉的大腕演员还欢呼,其注意力全被吸引在媒体画面上,几乎没有学生去在意音乐进行到哪里了。另一位教师在简介作品后,先是自己弹奏一曲,虽然不能和大师的录音相比但也博得学生阵阵掌声。因为,学生对于这种现场演奏的教法更感兴趣。音乐由于现场的情感交流,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最终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就是音乐教师现场的演唱或演奏与学生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情感交流,学生会觉得教师有一种亲近和亲切感,教师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所以,我觉得凡是教师能现场展示的还是要多范唱、范奏。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把上述几种现象的课型综合一下:欣赏中有精妙的讲解,有适当的音乐知识补充,又有积极体验式互动,再加上静心的聆听,那该是多么生动,而又极富激情的音乐欣赏课啊!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0

[3]教学与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