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妙扇动孩子想像的翅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戏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都想多陪孩子玩游戏,但通常会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并不领情,也不顺着自己的“杆儿“往上爬,结果使游戏半途而废。为此,许多父母会感觉很懊恼和无奈,甚至失去陪孩子玩游戏的耐心。其实,家长在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只要巧妙地引导,自然能把游戏进行下去。
案例一:月亮在偷吃什么
一天晚上,王女士带着3岁的小外甥小宇去散步。看到弯弯的月亮,王女士想启发下小宇,就问:“小宇,你看,月亮多好看呀!月亮像什么呢?”
小宇不说话,于是王女士自己说了起来:“我看呀,今晚的月亮一定是躲在云里面偷吃东西。”小宇一下被逗乐了,接上王女士的话好奇地说:“是啊,她太馋了,可她在偷吃什么呢?”“是啊,偷吃什么呢?我们猜猜看,她在偷吃什么。”他想了想说:“在偷吃水蜜桃!”“嗯,我也猜一个,在偷吃西瓜!”“她在偷吃鸡肉!”“偷吃鸭肉……”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直到两个人说累了为止。
游戏解读:很明显,王女士是想锻炼孩子的想像力,所以主动往这方面引领,但孩子却没有接话,保持沉默。这可能是没兴趣,也可能限于贫乏的经验想像不出来。这时王女士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接下去说,用有趣的话语来逗引孩子,由此引起孩子的兴趣,成功地玩起了想像力游戏,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引导技巧:继续引导,孩子不说我来说。找有趣的话说,找符合孩子口味的话说,用拟人化的语言说。
案例二:汤匙还能用来做什么
一天,冰冰妈正摊开画报教3岁的冰冰认字。她指着“汤匙”两个字要冰冰跟着她念。冰冰一边用手做“舀”的动作一边说:“舀,舀,舀饭。”并把书一把扫到地上,显然他没兴趣认字。这时冰冰妈对他说:“噢,汤匙是用来舀饭的,是吗?”冰冰点点头。“那汤匙还能用舀做什么?”为了直观,冰冰妈特意从厨房拿来了汤匙。他看到电视机旁的小药瓶,说:“盖小药瓶。”“对,还有呢?”冰冰妈不断发问,他不断思考:“摆家家”、“转圆圈玩……”
游戏解读:冰冰妈本来是让孩子认字的,但孩子看到“汤匙”两个字后,并没有按妈妈的要求去做,而是由汤匙联想到了“舀饭”,还颇有兴致地做出舀饭的动作。这说明他的联想力很丰富。聪明的妈妈立即顺着孩子的话引导,把当初的认字活动转移到想像力游戏上。虽然没认成字,但却在愉快的氛围下玩起了想像力游戏,引导孩子去想像、思考。
引导技巧:及时转移,紧跟着孩子的兴趣走。在游戏过程中,要细心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把它扩大,延伸出新的游戏。
案例三:做糖果给大树妈妈吃
梅姨陪着两岁半的番番在大树底下玩耍。树底下有一个长石凳,旁边有一堆小石块。梅姨要他把这些小石头一颗颗放到石凳上去,番番很乖地来回搬动着;梅姨又试图引导他把石头排成队,以帮助他初步建立排序和大小的概念。但这次小家伙却不“乖”了,偏不照样子摆,漫无目的地玩着。当梅姨拿出一包餐巾纸时,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对番番说:“来,番番,我们来做糖果吧。”并示范给他看:摊开一张面巾纸,把一颗小石头放进去,再包起来,把纸边收拢起来扭几下,并说:“糖果做好喽!”番番立即跟着模仿起来。很快,擅长动手操作的番番包好了一颗颗“糖果”,并学着梅姨的样子,把“糖果”递给大树妈妈吃。
游戏解读: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智力发展也有快有慢,各方面能力也有所侧重。这个孩子或许对数学概念还不太敏感,但动手能力却可能非常强。家长在引导孩子玩数学游戏不成功时,可灵活变通,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新的游戏,新的玩法,从而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
引导技巧:利用身边的资源,寻找新游戏,开创新玩法。在情境中灵活变通,随机创造。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家长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类似的场景,也有可能为找不到游戏而犯愁,或引导游戏时失败。这时就需要家长们学会引导技巧,懂得随机应变,抓住契机,设计新游戏,或引向新游戏,延伸出别的游戏,以使游戏以各种方式继续下去。只要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帮助的游戏,就不必太死守当初的游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