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童装小部件概念及判定方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童装小部件概念及判定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突破国外在童装小部件上的技术壁垒,本文对童装小部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小部件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对完善我国童装安全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童装;小部件;概念;判定方法

1 引言

儿童作为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人群,其服饰的生产和设计与成人不同。服装上如纽扣、珠片、套环及花边等装饰品若不够牢固极易被儿童抓取,因吸入、误咽而易造成噎塞,严重的会威胁到宝贵的小生命,因此童装的生产和设计应受到重视。但近来很多出口童装遭到欧盟通报召回,其中80%以上缘于童装的小部件拉力不足、绳索设计不合理等物理机械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1]。为了帮助企业突破服装小部件上的技术壁垒,本文对小部件的概念及判定方法进行研究,期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小部件的认知,同时以期完善我国童装安全性标准体系,引导和促进我国儿童服装行业质量水平的发展。

2 小部件概念

查阅国内有关儿童服装的技术标准及产品标准发现,其中关注及提及服装小部件的相关标准有:GB/T 22702—2008[2]、GB/T 22704—2008[3]、GB/T 22705—2008[4]、FZ/T 73025—2006[5]及FZ/T 81014—2008[6]。前三个标准专注于童装小部件安全性能,以避免儿童危险事故发生为主要原则和依据,规定了儿童上衣拉带的安全规格、童装使用绳索和拉带的安全要求、童装材料、设计、生产的实施规范。

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标准针对幼儿绳带、纽扣附着力等安全性能要求,规定了纽扣等不可拆卸附件的拉力不脱落。而FZ/T 73025—2006《婴幼儿针织服饰》仅有拉带、纽扣缝纫强力要求,其他标准的考核项目设计几乎无异于常规服装产品要求。

可以看出这些标准对服装上小部件种类涉及不够全面,对“小部件”这个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都未涉及。这些标准只规定了服装上常见的几种小部件,如:纽扣、花边、拉带、粘带扣等的性能要求,但是在服装上起连接、说明、装饰作用小部件种类繁多,远不止上述提及的那些。标准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种类的小部件都分别规定其性能要求,标准化工作本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总结和提炼出服装小部件相关概念,并以其对“小部件”这个类进行定义,简化相关儿童服装标准对此类物件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规定。

2.1 服装上明示的小部件

附着在儿童服装上起连接、装饰、说明作用的部件,如纽扣、珠片、标签、配扣、闪光装饰片及珠子等易被手指抓取的小附件,这些易被儿童抓取放入口中,极可能造成窒息等危险。这些连接或粘贴在服装上的小附件是可以明显地被观察到的,笔者称之为服装上明示的小部件。

对此类小附件中大部分种类国标都有相应规定,但国标中描述零散,并没有对此类小附件加以总体描述,使人感觉繁锁。

2.2 服装未明示的小部件

有些服装上的附件本身对儿童不会造成伤害,但经过滥用试验后形成了上述所描述的明示的小部件,笔者称这类小附件为服装上未明示的小部件。而国标对此类小部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滥用试验也没有相应规定,只是很笼统地描述服装上小附件“应保证经多次服装后整理后不脱落”,主观性太强。

3 小部件判定方法

童装是儿童的必需品,同时也是穿着在儿童身上的一件“玩具”。在查阅相关资料中发现,有关儿童玩具的标准中[7-10]有对玩具上小部件的定义及测试方法,本文从中归纳和引申出服装小部件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3.1 小部件判定装置

利用标准圆筒可对小部件进行判定。标准圆筒如图1所示。该圆筒的原理是模拟3岁儿童嘴张开最大开口及深度制作的,利用该圆筒可衡量儿童可吞咽的最大物件。

图1 标准圆筒

利用此标准圆筒对服装小部件进行定义:服装上能被拇指和食指抓起,并在无任何张力情况下能完全被丢入标准圆筒中的附件即为小部件;服装上某些附件可能开始不能完全被丢入标准圆筒,但经过滥用测试后形成的物件能被完全丢入标准圆筒中,也为服装上的小部件。进一步理解,若服装上的小部件或某附件在模拟小孩咬玩等动作测试(即滥用测试)后产生的新物件能完全被丢入标准圆筒中,即此小部件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儿童吞入口中,对儿童生命安全产生危害。所以利用此标准圆筒对小部件进行判定具有科学意义。

3.2 标准隔距片

在3.1小节描述了“被拇指和食指抓起”,却没有明确表述。本文利用标准隔距片对此进行规定。标准隔距片如图2所示。

1.横截面 2.边缘半径

图2 标准隔距片

用厚度为(0.4±0.02)mm、边缘半径3mm的标准隔距片,在小部件和下层材料或服装主体之间任意位置,用(25±2)N的力插入,插入角在0?~10?之间,同一部位插入不超过5次,测试30次;如标准隔距片插入深度超过2mm,则该小部件即“能被拇指和食指抓起”。

3.3 滥用测试

服装上附件本身不是小部件,但经过儿童拉、扯、扭等动作后,造成破坏从而形成可扔进标准圆筒的小部件。为模拟该过程,引入滥用测试,该测试包括扭力测试和拉力测试两部分。

3.3.1 扭力测试

测试仪器可用一般带夹具的扭力仪。测试样品为可以被拇指及食指抓起的部件。用适当方法固定部件,用扭力夹夹紧被测部件,在5s内将扭力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180°,维持最大扭力10s,再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维持10s。如果部件断裂,则对断裂后的部件进行小部件测试。

3.3.2 拉力测试

被测部件为经纽力试验后的部件,测试装置可用拉力测试仪或恒重装置。把试样固定在一个便利的位置,用一个合适的夹具夹紧测试部件。根据样品最大直径定负荷:

当样品直径小于等于6mm时,5s内提供(50±2)N负荷,最大负荷下维持10s;

当样品直径大于于6mm时,5s内提供(90±2)N负荷,最大负荷下维持10s。

若测试后部件有断裂,则对断裂后的部件进行小部件测试。

4 结论

本文对服装上小部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服装上小部件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小部件判定方法中所涉及的装置、概念及测试方法,对简化国标关于小部件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通过本文对小部件的探讨,建议国标将服装小部件的检测纳入相应的儿童服装标准中,以完善我国童装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国童装市场调查分析报告[EB/OL]. http://.cn /data/ 2012/2012-01-06 /416461.shtml. 2012-01-06.

[2] GB/T 22702—2008 儿童上身外衣拉带安全技术要求[S].

[3] GB/T 22704—2008 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 [S].

[4] GB/T 22705—2008 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 [S].

[5] FZ/T 73025—2006 婴幼儿针织服饰 [S].

[6] FZ/T 81014—2008 婴幼儿服装 [S].

[7] ASTM F1816—2004, Standard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drawstrings on children’s upper outer-wear[S].

[8] BS 7909: 2007,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children’s clothing to promote mechanical safety[S].

[9] BS EN 14682: 2007, Safety of children’s clothing-Cords and drawstrings on children’s clothing-Specification[S].

[10] EN71-1-2005, Safety of toys-Part1: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