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肥旧城更新之“慢生活”城市特色设计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肥旧城更新之“慢生活”城市特色设计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一个城市需要有吸引力。在今天越来越快的城市发展速度中,居住其中的人们又越来越渴望“慢一步”的品质生活。而合

>> “快”设计 慢生活 城市规划之旧城更新改造研究 慢生活之诱'> 澳洲>慢生活之诱 慢调生活元素之 慢享设计感悟生活 慢调生活元素之――压力生活 秦文:慢品生活之美 绿道里的 城市慢生活 “慢生活”的小区景观设计 “慢生活”哲学与产品设计 慢生活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探讨 慢调生活元素之――精神生活 旧城更新中城市空间重塑 城市旧城更新改造理念 旧城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研究 基于创意城市构想的城市生活圈自我更新途径 品鉴玉石 品味红酒 慢品生活之美 慢生活写意昆明城市竞争力 慢生活 慢收藏 慢生活,慢享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一 “慢生活”理念之于合肥

相比较而言,目前在“中国速度”下的拆与建,让国内不同的城市像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样板工程一样,所有的新城看起来极其相似,各自的老城区历史个性丧失全无。在这种

历史背景下,我们急需要“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尝试着把“慢生活”这一思想观念理念引入城市生活或者城市的某个局部地区,比如经历急剧变化中的老城区。

合肥是一个相对而言生活成本不太高的省会城市,很多人在如今高压的环境下喜欢或者向往这样慢悠悠的亦南亦北的生活,这种时下很提倡的“慢生活”理论本文倒认为恰是合肥城市更新的一个特色依据和方向。且合肥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依然在向路桥、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新区建设上倾斜,旧城区处在缓慢改造阶段。但是“慢一步”也有其好处,可以用理性思考和经验对照,以精雕细作的方式代替”粗放型建设”。那么,设想一下利用“慢生活”理念来更新或者复兴旧城区。

二 如何在合肥城市更新中体现“慢生活”特色

一般意义上,合肥老城区的面积约5.9平方公里,以优美的环城公园为界,在这样的一个大小适中的旧城更新中实行“慢生活”城市设计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具体到城市特色设计,与“慢生活”理念相结合,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慢设计

慢设计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设计为谁服务,服务对象的分类,各自的需求差异是什么,而关怀所有的生命个体是设计的主旨;

2)人文理念;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可能地真正做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3)诗意意境:设计者带着一颗“诗心”创造出能让人静心、慢下来思考的作品在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刹那永恒的同时也实现了慢设计的最终目标——诗意意境。

一个城市空间里,大到最初的城市规划,小到一个城市家具小品都无一例外需要“慢设计”。

慢食;

早在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就发起了“慢餐运动”。他宣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在这之后,“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留心身边的美好。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本文衍生一下,慢食不仅仅是吃本身,还需要创造一个慢就餐的大环境。如果我们精心设计就餐的室外环境,比如从创造好的停车环境开始:开车的每个人都有被停车弄得焦头烂额的经历,这样的心情就会让“慢食”大打折扣。从进入就餐区域到将车子停到车位,从车位到就餐餐馆,这样的一个过程应该是:慢下来—停下来—慢慢享受。

以合肥老报馆为例,老报馆位于合肥的金寨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是老一代合肥人的回忆,原来是安徽日报社所在地,时过境迁,当初的地标建筑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美食集中地。其成功之处在于形成了一个颇具魅力的文化就餐氛围,而合肥恰恰缺少这样比较集中的具有时尚特色的美食餐厅和休闲场所;不足之处在于:1)金寨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本身就是一个繁忙地段,这样一个区域再设计成餐饮集中区,其选址和定位值得商榷;2)改造中过高地追求容积率以及沿街面,除了必要的进入内街的口子,没有任何退让空间;3)停车的解决方式仅仅是一靠路边,二是内部有机械停车。普遍反映停车难。另外其追求的雅致的休闲空间也很难真正达到。(如图1)图1合肥老报馆餐饮区

正如现在推崇慢食的城市主张从有机食材的种植到配送,到完美地体验美食,可以带动一个完整的营销产业链,从而有比较好的经济收益。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宣传,运作,从而达到产、销、食良性的循环。

3、慢行

科学设计一套慢行系统。快行交通满足了城市工作这一功能,让城市变得节奏快而有活力,而慢行交通则是生活、休闲的需要,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所谓的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杭州慢行系统规划编制要点)。

1)通而不畅;具备便捷的联系城市各个区域以及方便可达性,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2)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动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M/S,自行车速度在10KM/H左右,出行距离在3KM;

3)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4) 节点配置,方便换乘。(城市交通第7卷第2期2009 年3 月)

合肥老城区5.9平方公里,呈较规则矩形如图4,也即意味着从任意边角到城区中心基本都在3KM左右,适合慢行系统特征—“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

但是合肥老城区道路交通老城中心在上下班(包括高峰前后一两个小时),节假日时期基本处于拥堵严重的状况,反映了“快不起来,慢不下去”。设计认为:

现状在车行道与步行街的交汇点,特别是阜阳北路与淮河路交叉的T型口,适宜公交车、非机动车进入,不适宜机动车穿行;

减少中心区域交通穿行,非此区域车辆除公交以及非机动车外不得进入,加大换乘力度。

用没有有效利用的慢行系统。

目前已有的较合适的慢行系统有:1)环城路,2)芜湖路,3)桐城路,4)淮河路步行街地段,5)逍遥津以及杏花公园外侧。

慢购;

适当的购物也是一种现代城市生活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之一。既然是慢购也得提供相应

的购物环境。让人舒适的购物街有几个特点:

1)科学的交通规划 商业街的交通方式可以分为纯步行交通和人车混行交通。国外传统的一些商业步行街是采取人车混行交通模式的,例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东京的银座商业街等等。人车混行可以有效解决购物者的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可以形成商业街区比较均衡的交通体系。但是人车混行交通模式对于城市的整体交通规划有着很高的要求:公共停车场应做到分散布置,集中控制;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合理分隔;公共轨道交通的通畅与便利等等。

2)合理的设计尺度;

商业步行街本身的尺度感主要体现在道路的宽度和建筑的高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尺度对比。合理的道路宽度是商业街日后繁荣程度的基本尺度。(王庆博客 商业地产: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要点 )

3) 宜人的小品绿化设计;

4)形成一定的规模,有选择性购买的空间。

合肥老城区目前可以形成慢购的而且比较有特色的区域有以下几部分:

1)合肥老城区已经形成了以三孝口、四牌楼百大、鼓楼、百盛等大的商业综合体;

2)淮河路的商业步行街;

3)已经自发形成的比如红星路、舒城路、五河路、桐城路等比较有特色的小店;

4)合肥火车站附近以白马为代表的商业区。

三 结语

城市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建设,而学而择优的基本首选是一线城市。人才的缺失这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是障碍,那么二、三线城市靠什么来吸引人才“回家”?现在的高生活成本让人理性思考,很多人在重新选择。这或许是一个积累人才资源的好时期。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一线城市有文化,二线城市有闲情。有特色的城市将可能是城市建设人才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就让合肥从“慢生活”设计开始吧。

注:本文为2010“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L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