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信息时代,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社会成员思想、工作、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由之也凸显出对媒体公信力研究的重要性。媒体公信力,简而言之,就是“传播媒介所具有的能够赢得受众信任与信赖的各种专业品质和能力的总和”。??

笔者认为,媒体公信力与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笔者着重从伦理学和新闻学相结合的角度,在对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的关系。本文所研究的新闻工作者,是指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专门从事新闻采编的专业人员。

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及其道德价值取向的界定

(一)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

新闻工作者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所以研究其行为问题和道德问题,首先要从新闻工作者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这一基本角度出发。从伦理学角度来看,“道德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实现的。人的行为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这种在自身中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使人成为主体。而一切在与人相互作用中的被动方面、对象就成为客体。”??也就是说,人是道德行为的主体。

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编辑、刊发新闻过程中的行为与社会密切相关,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能够对其进行善恶评价,同时,新闻工作者又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和制约下,根据自己的意志自愿抉择而主动采取的传播行为,因此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是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行为。

(二)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的界定

新闻媒体每天向社会成员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对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价值观导向是影响社会成员精神风貌、道德状况的重要相关因素”。??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这种特殊身份和地位,使得其道德价值取向、传播行为的选择,对于受众具有特殊的意义。

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就是新闻工作者依据一定的道德意识或某种道德标准对新闻传播行为是否应当的一种认定,它使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确定的目的或有一定的倾向性,进而引导新闻工作者对传播行为的选择。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在自己道德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下,选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编辑方式、不同的传播语言及形式等对新闻进行报道。在这一系列的选择中,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整合社会等功能和作用得以实现,同时,新闻工作者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在道德价值选择上的主观能动性。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渗透于其新闻传播活动的一切领域,不仅能影响新闻工作者传播动机、传播意图、传播目的的定向,而且还能左右新闻工作者对其传播行为的方式、过程、结果的确定;不仅表现为外在的传播行为等新闻实践,而且表现为观念、情感等精神活动。

(三)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的角度

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的个人取向是指作为个体的新闻工作者在追求生存价值与理想价值过程中,当个人需求与受众需求或社会需求之间发生冲突时,道德价值观完全倾向于选择满足个人需求,维护个人利益的传播行为;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的社会取向是指作为个体的新闻工作者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以社会和谐与发展、社会需要为标准衡量道德价值,从而传播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的信息和看法,还要为社会各阶层成员反映情况、表达意愿、民主参与政治提供平台。

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媒体公信力的生命线

(一)正确认识媒体公信力的产生

在学界业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媒体公信力就是可信度,但实际上,媒体公信力的内涵比可信度要大得多。可信度主要是强调媒体刊发的内容在受众中的信任程度,常指媒体对某个事件的报道、某篇报道是否可信,而媒体公信力还体现了媒体的信誉度和影响力等特征。受众对媒体公信力的感受强弱是长期积累而成的,不是即时产生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公信’是指判断和评价不是别人或少数人的判断和评价,而是社会成员的集合性判断与评价。‘力’是指特定对象赢得社会信赖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相对应的信用品质”。??因此,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社会大众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媒体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和能力。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媒体的核心价值追求。公信力也是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的前提和保证。既然媒体公信力如此重要,那么媒体公信力从何而来呢?

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决定媒体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来源于媒体常年累月对每一个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和较高的质量以及长时期形成的品牌影响力。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分不开的。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与新闻工作者的个人道德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是新闻工作者道德素养的直接体现。具体地讲,新闻工作者“从接到线索后到报道出炉前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放弃或者采访,采访角度、方向、侧重点,以及通过选择所要传达给受众什么信息的意图等综合思维过程,包括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一定程度上是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道德观的载体。

(二)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新闻工作者人格的精神之骨、媒体公信力的生命线

道德价值取向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离不开它的指导。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离不开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导,每个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不是以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为指导,就是以错误的道德价值取向为指导;不是自觉、主动、积极地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就是盲目地被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所左右。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具有选择性,就是说,在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引导下,选取一定的编辑方式、传播方式等道德行为,从而把道德价值取向具体化。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其一切传播行为的统帅,而具体化的传播行为则是实现其道德价值取向的手段。媒体是由具体的新闻工作者构成的组织,媒体报道内容的道德价值取向是由其构成人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决定的。在实际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将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内化于媒体产品之中,受众将会透过大量真实、有价值的报道看到新闻工作者良好的道德价值观,看到一个媒体的高尚品格,媒体的公信力就会自然地随之提高。相反,如果一个媒体缺乏受众的关注和认同,那么它将没有生存的可能。而新闻工作者传播行为得当与否,关键是在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即选择个人取向还是社会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的“应当”,对社会来说,就是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个人来说,就是自觉、主动实现这种要求的责任。在这里,“应当”就是责任。人们有选择行为和追求理想的自由,同时也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对传播行为的选择,应当出于对受众或社会成员的责任。在我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及“真实报道新闻,正确引导舆论,努力传播知识,热情提供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要”。??

马克思曾说过:“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高度的责任感,是媒体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种道德行为规律,凡是道德价值取向崇高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应该遵守这一内在规律。普利策曾在即将退休时说过:“我知道我的退休不会影响办报的基本原则”,“报纸将永远致力于公共福利,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同坏事作斗争,不管这些事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穷人之举”。??这种对于新闻原则执著追求的态度,其实质就是责任感,是媒体公信力的来源。如果说媒体的责任感是其公信力的来源,那么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的“应当”,即责任,则是媒体责任感的来源,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所以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决定媒体公信力。

综上所述,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即“应当”、责任,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媒体立足于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的基本道德准则。从一定意义上说,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就是新闻工作者人格的精神之骨、媒体公信力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郑保卫:《公信力的客观评估标准》,《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0期第15页。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74页。

??王淑芹、李淑英:《新闻道德缺失的诱因分析》,《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1期第100页。

??喻国明:《大众传媒公信力理论初探(上)》,《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1期第11页。

??王永福:《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研究》,《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4期下半月。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人民日报,2004年12月9日。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0页。

??展江、殷文主译:《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作者单位:胡天然,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胡怀庭,北京人才市场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