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药物和肌肉功能锻炼在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药物和肌肉功能锻炼在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药;功能锻炼;骨密度;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 OP)病因病理比较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激素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异常。这些因素或是引起肠对钙的吸收减少,或是引起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以至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弱导致骨基质形成减少,骨代谢处于负平衡,骨吸收与骨形成失衡,使骨基质和骨钙含量均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因此,任何能够影响骨重建某一方面的因素,都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的文献研究已证实,中医药能提高骨骼骨矿含量和纠正失衡的骨转换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结构的破坏,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医药调控骨重建的作用机理,有助于理解和丰富中医药促进骨损伤修复研究理论,并为开发新的防治药物提供实验依据。(自然)罗钙全是维生素D类药物,有促进骨矿化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疗骨丢失。罗钙全口服后进入体内经过肾脏转变为1, 25 2(OH) 2D3 它可促进肠钙吸收作用较大,称为是一种钙磷调节激素,促进肠对钙的吸收,并促进骨矿化,加强骨形成。在本实验中,采用健脾补肾中药和罗钙全相对比,并在实验组中设置两药合用,以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和罗钙全对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改善情况,从而为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9 年WHO 就明确提出运动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OP) 的主要原则,1992 年北京国际OP 会议再次肯定了运动的重要性。运动疗法防治OP 的机理:(1)运动促进性激素分泌效应,适量运动可提高雌激素及睾酮水平,通过调节内分泌作用于骨,促进骨的蛋白质合成,使骨基质总量增加,基质增加又有利于钙化,尤其睾酮和雌二醇,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皮质增厚,促进新的保留和沉积,使长骨骨骺和骨干融合速度加快(1)。(2) 运动有补钙的效应,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而且体内99 %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运动时肌肉收缩与伸展,其在间室中的活动可使维生素D增加,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减少骨丢失。(2)重要的是,肌肉的收缩与钙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有直接的关系,在身体中,大量的肌肉调解无运动成为调解钙离子的直接通道。有学者研究证明,运动后身体总钙增加,因为钙主要贮存在线粒体,实验提示,运动后线粒体钙可提高132 %。

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骨量,防止进一步的骨质疏松。最近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病人肌肉的顺应性,肌肉的弹性,肌肉的柔韧性降低,并且肌肉萎缩,是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的主要的原因。而运动训练使肌肉收缩活动产生对骨的压力及负重对骨的机械压力,可以刺激骨形成,减少骨矿物质的损失。(3)有学者指出,在OP中,非机械因素,如钙、激素、维生素D并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经调控下,机械因素,如肌肉的质量,包括肌块的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强度,如骨的结构,骨的形态,骨的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肌肉的牵张力,肌肉的负荷是影响骨骼抗弯,抗压,抗扭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序的进行肌肉的锻炼,对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4) (5)肌肉训练主要着重功能和能力水平两个方面,功能的训练包括:全身性的伸展训练提高机体的柔韧性;全身调整训练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提高耐力;通过按摩和关节松动相结合使疼痛缓解,同时得到全身的松弛;腰背肌训练主动运动以改善姿势,强化肌力,通过肌肉收缩,加大骨的负荷,改善椎体的负重能力及不良弯曲,减少新骨折的发生。(6)目前训练主要是有主动的训练和被动的训练,主动训练有等长肌肉收缩和等张肌肉收缩,当关节或肢体被固定时,应尽早训练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肌肉收缩;没有固定的肢体和关节应练习等张肌肉收缩,并根据肌力大小,施以抗阻力肌力训练。被动运动训练对昏迷、截瘫、偏瘫及神经损伤后肢体麻痹病人,要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一般从近端到远端。

中医药在治疗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但有与骨质疏松有关的记载,如骨痿、骨痹、骨枯、骨极、虚劳等。如《灵枢.经脉篇》云“足少阴气绝,则骨枯……,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发天泽者骨先死”。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气至,名骨痹。”指出了肾虚外感,寒邪舍骨,发为酸痛者即为骨痹。《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有云:“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提出骨痿之名,同时认为骨痿的发生是由于肾精亏损,骨失濡养所致。“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生髓,聚髓成脑。”《素问.五脏生成篇》:“肾者合骨也”,指出骨的生成、发育、强弱、盛衰均与肾有密切关系。肾气固密、肾髓充盈则能充养骨髓,骨髓充盈则能使骨骼坚固,若肾气亏虚,肾精不足,则肾不能主骨,肾失所养则骨骼脆弱,临床上产生腰痛、背痛、全身疼痛,甚至腰膝酸软、乏力发生骨折。补肾之法,温补肾阳,调补肾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补肾之法可以治疗骨质疏松,在骨折的病人中,补肾法仍是主要的治疗原则。脾虚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养百骸,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精赖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脾能运五脏六腑之精至肾以藏,以养先天,有能化生气血,供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脾旺则四肢强健。脾气健,肾之精气得以充盈,则发挥生髓壮骨之功效。脾胃虚弱,运化乏力,先天之精无以充养,势必精亏髓空而百骸痿废,说明该病的发生不仅与肾亏有关,也于脾虚关系密切。《素问.太阴阳明论》:“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气生,故不用焉。”脾胃虚弱则化源不振,精微不能四布,脏腑、四肢、百骸则无以充养。气血乏源无以化精生髓,髓枯、经脉失和不仅发为骨痿,还可以导致畸形和骨折。脾胃又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交通上下,灌溉四旁,从而维持气、血、精、液的相互转化。若脾胃功能衰惫,气化失司,枢机滞塞,血不能化精,则骨因精微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气虚不能充达,无以生髓养骨而致骨痿。陈士则在《辨证论.痿症门》中亦指出:“胃气一生而津液自润,自能灌注肾经,分养骨髓矣”。皆认为健脾养胃法可达补肾健骨之功。脾主肌肉合四肢,健脾益气也是骨质疏松的另一基本治则。中医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中有独特锻炼方法,主动的训练主要有仰卧式的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俯卧式的飞燕点水法。被动训练方面主要是医生对于腰背部的肌肉进行推拿按摩,手法有弹、拨、揉、按等,在进行手法时,应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特别是避免发生腰部的扭动,对于高位的压缩性骨折,应在带腰围下进行。

罗钙全是维生素D类药物,有促进骨矿化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疗骨丢失。罗钙全口服后进入体内经过肾脏转变为1, 25 2(OH) 2D3 它可促进肠钙吸收作用较大,称为是一种钙磷调节激素,促进肠对钙的吸收,并促进骨矿化,加强骨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并且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起骨痛,肌肉痛,抽搐有良好效果。相关研究还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作用不足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密切。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D营养不足,户外运动减少,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合成减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使1,25(OH)2D3合成相对减少,维生素D水平与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当其小于65ml/min时,老年人维生素D合成显著减少;老年人抵抗:因增龄性老年肠黏膜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下降,引起 相对抵抗;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降低,肌力减弱,易于摔倒。正是由于存在以上因素,可能使用维生素D极其类似物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7)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采用补肾健脾之中药结合罗盖全(维生素D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X线、骨密度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指标,观察患者在肌肉功能锻炼基础上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与单纯罗盖全组、单纯中药组比较,寻找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的优化方案;寻找中西医结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可行性与优势作用;强调补肾健脾之中药在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患者恢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肌肉锻炼方面认识骨质疏松,强调肌肉锻炼在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患者恢复阶段的重要性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周勇 运动锻炼防治绝经女性腰椎L2 - 4 骨质疏松的作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 ,22(1):72

[2]于春岭,孙光 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现代康复2001;5(9):113

[3]Pruitt L. A. Weight -training effects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arly post menopausal women . J Bone Miner Res ,1992 , (7) :179 - 185.

[4]Kohrt W. M , Ehsani A. A. and Birge S. J . Effect s of exercise involving predominantly either joint-reaction or ground-reaction forces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older women . J Bone Miner Res ,1997 ,12 (8) :1253 -1261.

[5]Sowers MF , Kshirsagar A , Crutchfield MM , et al . Joint influence of fat and lean body composition compartments on femoral bone mineral densit y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m J Epidemiol , 1992 , 136 : 257 -265.

[6]Gonzalez 2 Crespo MR , Arenas J , Gomez 2 Reino JJ , et al . Muscle dysfunction in elderly individuals wit h hip fracture. J Rheumatol,1999 ,26 : 2229 -2232.

[7]Lips P.Vitam in D deficiency and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the elderly. Consequences for bone los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apeutic implications [J]. Endocrine Reviews 2001,22(4):47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