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舆论舆情关切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舆论舆情关切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舆论舆情关切低收入群体问题发展变化的直接和集中反映,具体表现在网络媒体关注率、主流报刊反映率、相关课题立项率和人大政协提案率上,其关切程度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并与其发展变化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自低收入群体问题产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一般、较严重和严重三个阶段,当前低收入群体问题正处于“严重”阶段,未来10年至20年低收入群体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仍无法彻底脱离这一阶段。

〔关键词〕 舆论舆情,低收入群体问题,关切,演变趋势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6-0109-04

低收入群体问题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该群体规模的庞大和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引起舆论舆情的关切,2000年后随着低收入群体问题的逐步发展,舆论舆情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关切度也逐步增强,两者展现出同时产生、同步发展、同时变化的基本态势。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变化主要是通过低收入群体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的,一旦低收入群体出现各种消极行为,尤其是失稳行为,都会被敏锐的媒体迅速地捕捉和报道,被民众所议论,有时还会迅速形成舆论舆情热点,如瓮安和石首、杨佳袭警案、2010年多起校园杀人案等涉及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恶性案件,舆论舆情第一时间便给予了极大的关切。而如果低收入群体此类行为出现较少,问题不突出,那么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和关注也会相应较少,舆论舆情的关切自然也较少。所以,一旦低收入群体问题有所严重、甚至恶化,舆论舆情的关切便随之增多,反之则越少。这说明舆论舆情的关切程度与低收入群体问题之间存在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舆论舆情的关切是低收入群体问题发展变化的直接和集中反映,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变化是相关舆论舆情关切程度波动的根本原因,它们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

伴随着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相关舆论舆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关切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关切具体表现在网络媒体关注率、主流报刊反映率、相关课题立项率和人大政协提案率上。

1.网络媒体关注率。网络媒体关注率主要反映了网络舆论舆情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关切程度。据2009年《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新闻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78.7%,是网民第二大网络应用类型,博客的使用率为53.8%,也是网民广泛使用和发表意见的网络应用类型。所以,网络新闻和博客博文是网络舆论舆情最重要的载体和发源地,研究网络媒体关注率就必须通过相关网络新闻和博客博文进行。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国内互联网上针对性报道低收入群体的网络新闻总体上呈大幅增加的趋势,其中2003年至2008年逐年大幅增加、增势迅猛,2009年有所减少、降幅也较大,但2010年再次大幅增加(详见表1)。从涉及低收入群体的网络新闻报道来看,其发展趋势与针对性报道低收入群体的网络新闻基本相同,总体上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基本趋势,2003年涉及低收入群体的网络新闻报道仅为2643条,2007年已突破10万条,达103740条,2008年~2009年此类网络新闻有所减少,分别为99840条与86495条,2010年再次大幅增加,为146000条,比上年增加59505条,是2003年以来此类网络新闻最多的一年(见表1),平均每1.2天就有一条专门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新闻报道,每天有400条涉及低收入群体的网络新闻报道。这些网络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方方面面,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从相关博客博文来看,它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包括低收入群体自身)对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诉求、意见和思考等,也是网络媒体关注的一个具体体现。据此,本课题组对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新浪博客相关博文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从2006年至2009年①,针对低收入群体发表的博文数量并不多,共157篇,且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如果按照各篇博文的具体内容分类的话,2006年以来政策讨论类博文数目最多(共38篇),其次是住房类博文(共35篇)、帮扶保障类博文(共30篇)、生存状况类博文(共23篇)、医疗健康类博文(共16篇)、情绪宣泄类博文(共8篇)和收入类博文(共7篇)。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对于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态度总体是温和的、理性的,他们对此表达出理性的思考和真切的同情,宣泄不满情绪的博文虽然每年都有,但数量较少。这对于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改善无疑是有帮助的。

2.主流报刊反映率。本文所说的“主流报刊”,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党报党刊。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主流报刊直接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立场、观点和重视程度,并进而影响解决该问题的力度,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走向有着潜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根据本课题组对152份中央级主流报刊进行的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总体上各主流报刊涉及低收入群体的各类报道呈波浪式增长趋势,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3年,相关报道呈现出规则的逐年增加之势,并在2002年、2003年时增幅较大、增速较快,但总数相对不多;第二阶段从2004年至2010年,相关报道先大幅减少,但随后呈现出规则地逐年大幅增加之势,增幅较大、增速较快,报道总数也大幅超过第一阶段,2010年达到创纪录的42368条(详见表1)。再以《人民日报》为例,从2000年至2011年10月31日,涉及低收入群体的各类报道总体上呈波浪式大幅增加趋势,2000年和2001年相关报道均为2条,2002年猛增至19条,此后相关报道逐年减少,2004年仅有11条,此后又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达85条,2009年又有所减少,共64条,而2010年又迅速增至99条,是10年前的近50倍,2011年此类报道再次大幅增加,仅1至10月份报道数量就达160条,比上年全年增加61条,是2000年来涉及低收入群体报道最多的一年(见表1)。此类报道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低收入群体问题的严重性,也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报道量的显著提高对促进低收入群体问题的解决必然有积极影响。

3.相关课题立项率。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政府和社会可以直接利用的重要智力资源,是保持低收入群体稳定和促进低收入群体问题妥善解决的推动力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类课题越多,研究越深入、越广泛,指导作用就越强,越能够促进低收入群体问题的逐步解决。根据本课题组对1993年至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直接涉及低收入群体的课题数目总体上呈现出“锯齿状”的增长趋势,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至2000年,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此类课题数量较少,增幅也较小;第二阶段从2001年至2010年,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此类课题数量较多,增幅也较大。具体来说,1993年有2项,1997年增至10项,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此后3年逐年减少,2000年减至5项,但此后又开始大幅增加,2001年为11项,2007年增至30项,为历年来此类课题数目最多的一年,2009年减至25项,2010年又增至28项,数量仅次于2007年(见表1)。

4.人大政协相关提案率。人大政协提案本身作为一种情况表达或利益诉求来讲,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变化并不直接发挥作用,但是它却直接决定了国家出台涉及低收入群体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数量与质量,再通过这些法律法规作用于低收入群体及其问题。所以,人大、政协的相关提案对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的作用尽管是间接的,但却十分重要。如果相关提案较多,说明低收入群体问题普遍且严重,但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相关提案较少,则说明低收入群体问题较少或不严重,抑或是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应有的重视。据本课题组对2005年全国“两会”随机选取的300份提案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涉及低收入群体的提案有39份,占13%;2006年随机选取的248份提案中相关提案有59份,占23.8%;2007年随机选取的174份提案中相关提案有43份,占24.7%;2008年随机选取的194份提案中相关提案有34份,占17.5%;2009年随机选取的337份提案中相关提案有45份,占13.3%;2010年随机选取的194份提案中相关提案有33份,占17%;2011年随机选取的128份提案中相关提案有18份,占14.1%(见表1)。

综合以上各项可以发现,舆论舆情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关注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为初期关注阶段,此阶段舆论舆情关切度较低,2000年至今可称为中期关注阶段,此阶段舆论舆情关切程度大幅提高。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实际也显示,2000年后、低收入者违法犯罪活动、自杀、自残等低收入群体失稳现象确实比2000年之前明显增加,该群体问题比2000年之前显著加重。

具体来看,2000年至2002年我国低收入群体问题尚不突出,但学术界对此有相当的敏感性和预见性,对该群体问题关注较多,相关课题的增幅也较大,就该群体问题发挥了良好的预警作用,但其他各种媒体和民众自身并未对该群体问题予以足够关注,所以当时舆论舆情整体上对低收入群体问题不甚关切。2003年低收入群体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为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微薄与基本生活的困难,其他问题大多尚未显露,而当年被各种媒体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正是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其他领域的问题很少涉及。2004年和2005年,社会中出现了大量低收入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不起病的事件,低收入群体问题更加严重,舆论舆情对此给予了及时的关注,因此在之前关注内容的基础上,2004年新增加了对部分医疗保障内容的关注,至2005年医疗保障已成为当年相关舆论舆情最关注的领域。从2006年开始涉及低收入群体的部分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如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司法不公等问题大量出现,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屡屡被侵犯,该群体问题进一步加重,舆论舆情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当年在此前关注领域的基础上,各种关于社会公平、低收入群体保障的报道、评论和研究明显增加。2007年由于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低收入群体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等经济、社会原因,低收入群体问题愈发严重,涉及低收入群体的各种负面事件频频发生,如山西黑砖窑事件和矿难事件等,更加引起了舆论舆情的关切,各种报道、评论进一步增加,相关课题研究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由于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舆论舆情的高度关切,促使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以缓解低收入群体问题,如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系统、扩大就业、建设经适房与廉租房、免费法律援助等,使严重的低收入群体问题逐步缓解,2008年低收入群体问题尽管依然严重,但在各项政策的长期作用下情况好转,问题不断趋向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总体并未出现进一步的大幅滑坡,而网络媒体直接涉及低收入群体的报道、相关课题研究数量与人大政协相关提案率当年也悄然下降,出现了一丝关切程度减弱的微小迹象。2009年相关政策的作用愈发明显,低收入群体总体保持稳定,该群体问题表现出更多向好的迹象,而当年对于低收入群体的网络媒体关注率、主流报刊反映率、相关课题立项率和人大政协提案率均明显降低,就是对此直观的反映。而2010年由于物价上涨特别是部分农副产品如大蒜、绿豆、蔬菜等价格大幅上涨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多起低收入群体严重失稳的事件,重要的有:富士康14名年轻员工跳楼事件;福建南平、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郑校园凶杀案;多起强拆致人员伤亡恶性案件,如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唐福珍拆迁自焚事件等;此外,还有许多涉及低收入群体的恶性事件发生,造成当年低收入群体问题又有所加重。对此,舆论舆情给予了及时的、强烈的关注,网络媒体关注率、主流报刊反映率、相关课题立项率和人大政协提案率均一反此前略有降低的趋势,突然大幅提高,且波动非常明显,与当年低收入群体问题突然加重的态势表现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舆论舆情关切度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实际相吻合,舆论舆情的波动充分反映了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变化,这符合客观实际,是科学的、正确的。

以上低收入群体问题与舆论舆情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表明,在低收入群体问题趋向更加严重时,相关报道、评论和研究会随之显著增加,舆论舆情表现出更强的关切;而低收入群体问题趋向好转时,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客观上会有所减少,表现出关切程度的降低。所以,舆论舆情的关切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变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低收入群体问题趋向恶化,舆论舆情的关切随之加强;低收入群体问题趋向好转,舆论舆情的关切随之减弱。据此,并结合历年舆论舆情对低收入群体的关切情况,本课题组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基本发展轨迹为:一般较严重严重,且目前尚无根本扭转的趋势。

就当前而言,低收入群体问题不容乐观,舆论舆情的关切情况已显示,2010年除相关课题数量未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外(位居第二),其余均达到历史最高值。从2011年前十个月的情况看,舆论舆情的关切程度也较强。另从当前社会实际来看,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仍显著低于中等收入群体和富裕群体,多发易发,低收入群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都说明当前低收入群体问题正处于“严重”阶段,即处于问题的波峰期和敏感期,并且其总体发展趋向未变,需要继续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点关注与支持。

未来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发展趋向,主要取决于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从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来看,当前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能够保障该群体的基本生存或减轻其经济压力,但尚不足以显著提高该群体的收入水平。从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来看,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的长期存在本身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表现。尽管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众多加强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如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出台与完善等,并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这些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因为这些政策措施更重于问题出现后的补救,而非从根本上对问题的解决,加之收入差距拉大的势头仍未得到扭转,贫富差距过大,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其难度不亚于当年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坚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绝非三五年可完成之事。所以,课题组认为,低收入群体问题在未来10年至20年仍将处于“严重”阶段,这一时期依然是低收入群体问题的敏感期,对此必须加大解决力度,否则低收入群体问题不会明显好转。而要平稳度过这一敏感期,最快需到本世纪中叶才可,在此期间,舆论舆情依然会对低收入群体问题保持很强的关切,不会出现较大滑坡。

注 释:

①新浪博客于2005年9月推出,无2005年全年数据,故未采用。2010年开始大多数网民转而使用微博,博客使用者大幅减少,相关数据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故未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