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萧春雷.身体地理耳与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音的物理基础是空气的震动。你用力踢一扇门,演奏家拨动一根琴弦,原本静止的空气粒子被推挤运动,产生稠密与稀疏的变化,冲击我们的耳膜,变成声音。我们不妨说,世界本来就是寂静的,并不存在一种叫声响的东西。可是,我们支起了一双耳朵,捕捉空气的运动,翻译成声音。科学家已经弄明白,这双耳朵的有效接收范围是20赫兹至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频率,更低的称为次声波,更高的叫超声波,我们的耳朵都不予理会。至少有23种哺乳动物在听力的上限上超过人类。
世界的大多数声响对我们毫无意义。如果你有蜗蛹和海脉那样的听力,把许多超声波转换成声音,一定寝食不安。《晋书》说殷仲堪的父亲把床下蚁动当成牛斗,那么,耳语就要算雷霆了。适当的聋对我们是一件幸事。
在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里,视觉具有绝对的优越性。十耳所闻,不如双眼所见。奇怪的是,又聋又瞎的人往往另有想法。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师旷,传说他为了使自己的听力更加敏锐,故意熏瞎了双目。而一个失聪的音乐家的灾难,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体会的。贝多芬的临终遗言令人心碎:“在天上我就可以听见了。”
古希腊的哲人说,上天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耳朵。意思是要我们少说多听。根据物理特性去理解耳朵的功能,似乎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古代中国人认为耳朵越大越好。老子耳长七寸,刘备双耳垂肩,自见其耳,都是贵相。唐德宗接见汴州节度使李忠臣,嫉妒这小子有双大耳,说:“卿耳甚大。贵人也。”李忠臣连忙作践自己:“我听说驴耳甚大,龙耳极小,臣之耳虽大,却是驴耳。”龙颜大悦。德宗忘记了龙耳为“聋”。龙的耳朵只是摆设。还不如驴耳。
我的一位朋友颇有些重听,谈话时身子前倾,侧耳倾听,时不时还请人重述―遍,显得非常专注。这点很讨人喜欢。因为人人都善言说而拙于倾听。导师很多,听众总是太少。我以为这会给她带来一些不方便,她说:“没问题。耳朵有点聋挺好的。没听见的,反正也不要紧;重要的话,都值得说两遍。”
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世界的声响极其丰富,大半却是噪音嘈杂的喧哗,无聊的应酬,琐碎的聒噪,如果耳边终日回响的不过是这些声音,与聋有什么区别?也许比聋更糟。聋把我们与外界隔离,凝神于内心,不过是让生命回到自己的根脉。相反,被各种声响淹没的耳朵,驱赶我们的心灵追逐外物,身心分离。如果你丢失了那句最重要的话,即使盈耳风雷,万籁齐鸣,又有什么用?小心聋人嘲笑你。宋人洪炎耳聋,他反击笑话他的人说:“我不过聋于耳,世人皆聋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