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谈山水写生中的“笔境兼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文化崇尚生命,气象。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中,以传神写意取韵,有味为终始对象,写“心目界之所有”,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明理,提高画技之外的人文修养;而行路则是感受自然,体会自然的生命精神,以期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品味出生命在自然造化中的境界。中国画的意境是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相碰撞的闪光和结晶。它所呈现出的独特空间包容了人类心灵与自然宇宙最深处的生命境象。而笔墨是山水画写生中最具表现力的基本艺术语言,境象的营造是画家写生创作的终极意境体现,是为了体现认识自然,表现自然的终极目标。笔墨没有程式,归根结底它是属于个人的而不是人人可以适用的概念。唐人有唐人的笔墨;宋、元有宋、元的笔墨;有董源、二米、李唐的笔墨;有黄公望、倪瓒、董其昌、石涛的笔墨;有黄宾虹、李可染的笔墨。笔墨之所以不同,是“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正因为每个人对自然的感受不一样,才会有不一样的笔墨。在写生过程中,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加深理性认识,是为了使感性认识能更充实更明确。必须学会提炼取舍,略去次要的细部,着重去刻画主要的部分,而且,要使整体感受更强,就要把石涛所说的画家对于“受”必须“尊而守之,强而用之”的道理,贯彻到山水画写生之中。石涛的画之所以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就是他能把自己从生活中得来的感受“强而用之”的结果。
山水写生没有笔墨,就无由谈论中国画。黄宾虹说“画中之味,舍笔墨无由参悟”。中国画魅力就在于笔墨之美,笔墨需要材质做为载体,又超越于材质,是抽离于材质之外的绘画语汇,是构建中国画的关键元素,是评判中国画品格的重要标准。写生创作不是一种写实和描摹的状态,而是自我生命的表现状态。山水花草,不过是蕴含生命张力的符号语言,犹如我们的形体是生命的依存一样。源本自然,师法造化。写生创作的过程,就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倾注了其人全部的精力和思想。通过写生创作,强调内心的主观情思与自然物象的交融、浑化,依附笔墨载体,实现情与景的交融互化,最终成就一个超然至深而又永恒的意境之美。奇石嶙峋,幽谷跌宕,闲云出岫、气势雄深、烟雨空,这意象是自然山川之美,也是画家通过对自然山川全方位的整体观察,在体悟中驰骋想象而获得它的内质
之美。
中国画意境的创造因个人的境遇、修养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故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在各种作品中映射出不同的主观生命情调,造化出或悲壮雄浑,或空灵自然,或清奇高古,丰富无尽的艺术境象。中国画意境创造,就是“因心而造”。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画的笔墨与意境,其实是一回事,笔墨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是“表里心物最凑泊的和谐,一种精神的具体化”,而意境正是这种精神具体化的表现。
石涛云:“山水情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在山水写生过程中,要得到乾坤之理和山川之质,达到“笔境兼夺”之美,不应只停留在对自然景物外貌的观察。而应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行高度艺术概括,表现出山川形势之精髓,达到山川景物与作者神遇而迹化的境地。
(第一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三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