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语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语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同志在二OO一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百年教育,德育为先。

关键词:语文;德育;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51-01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达到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备课时找准德育切入点

(一)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精心设计导语,激发道德情感,拉开德育序幕

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极为丰富,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灵、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见解精辟,感情真挚动人,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强化德育大有可为。

二、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法

(一)德育应从小处入手

俗话说:班级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德育工作本来就是一些琐碎的事,面对的教育对象纷繁复杂,我们可利用一些小事,德育内容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小事入手,于细微处培养。

(二)讲析理解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情感熏陶法

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应低沉悲壮。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三、结合课文总结,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引发课后思考

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总结课文时,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导到特定的环境中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引发学生课后思考,做到课外延伸。

四、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班级文化还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童心、童真、童趣。

五、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