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内径的改变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诊断2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2例慢性肝炎患者作对照着,两组患者均采用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并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径小于慢性肝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肝硬化;诊断价值;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者是多种病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形成的慢性、再生性弥漫性肝损害,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变性的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性和潜在的风险,常使患者难以接受,尤其是难以重复进行[1]。B超检查肝硬化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为临床主要的检查手段[2]。为了探讨肝中静脉内径的改变对诊断肝硬化临床价值,将我院2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肝硬化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0.2±5.4岁。并与同期治疗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两组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及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肝穿活检确诊。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超声检查仪器采用飞利浦锐影(HD11)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禁食禁水12h检查,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安静状态下检测肝静脉管径,头置于右肋缘下向上斜切或肋间扫查,将取样容积置于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距第二肝门2-4cm处,平静呼吸时屏气待肝中静脉显示清晰时检测肝静脉内径的大小。
1.2.2病理检查肝穿使用美国产Bard MAGNUM型穿刺枪,在患者签署肝穿刺活检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行肝穿术,采用B超定位引导下进行,用19G一次性穿刺针或肝穿针进行快速抽吸活检,肝组织取材长度在1cm以上,95%乙醇固定,送病理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参照Scheuer标准。S0期为无纤维化,S1期为汇管区纤维化扩大,纤维化局限于窦周及小叶内,S2期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S3期为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系统紊乱,纤维条索尚未完全包绕,S4期为早期肝硬化或肝硬化[3]。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X2比较,以P
2结果
2.1两组肝静脉内径及与肝纤维化程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B超表现: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改变:肝硬化早期可见肝脏肿大,实质回声致密,回声增强增粗。晚期肝脏缩小,肝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锯齿状,台阶状变化及不规则萎缩变形,弥漫性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正常肝组织肝静脉(左、中、右支)主干所处位置恰在叶间裂或段间裂内行走,B超易显像。肝静脉越近第二肝门,管径越粗。肝硬化时,由于肝纤维组织收缩牵拉,肝细胞再生结节和肝小叶重建挤压,使得管壁较薄的肝静脉直径变小,管腔粗细不一,走向不清,部分肝静脉分支甚至闭塞,许多小分支回声消失[4]。早期肝硬化肝静脉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后期因纤维组织牵拉,肝内血管粗细不均匀,走行迂曲、闭塞,肝静脉主干变细、分支狭窄。
本组肝硬化组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径小于慢性肝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文胜,王宝恩,王泰龄,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建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9-173.
[2]张莉,段云友,李金茂,等.超声检测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门脉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5):41-46.
[3]孟繁坤.慢性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15(4):297-299.
[4]程明亮,杨长青.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