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教学视频资源拍摄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教学视频资源拍摄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愈加广泛,视听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拍摄与制作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比例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简单的课堂实录,到现在的宣传片、专题片、校园电视节目制作等,已经开始向专业化、系统化、高标准化转变。以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为例,每年需要摄制的课堂教学资源近100小时,教育活动类资源40小时。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视频教育资源拍摄又是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制作视频类教育教学资源,不能简单地记录事件,要对所拍摄内容有选择性、概括性、针对性,同时清晰、准确地加以表现,兼顾教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拍摄视频资源的基本功很重要。从事视频资源制作的教师都知道,镜头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运功(“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这些基本功决定了我们拍摄出来的视频画面是否能够准确表达主题,并富有艺术美感。在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后,再加上一些拍摄技巧和精巧设计,就可以使单个画面更加美观、丰富,使整个视听段落流畅、完整。在长时间的拍摄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粗浅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交流。

巧用镜头变焦突出艺术效果

各类专题片几乎是从事视频资源制作的教师的必修课。好的专题片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画面饱满有力,能够给观众充分的艺术享受,进而顺利达到专题导向与情感升华的效果。笔者执导的人物专题片《为校园奉献光和热》,讲述的是学校一位即将退休的工人师傅,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学校服务,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全片以他的一个小发明——乒乓球拾球器作为切入点,从而全面展开。而人物的出场,不用解说词,全靠镜头的变焦技巧交代,如图1所示。

图 1

这两幅截图是一个镜头的启幅和落幅,通过合焦点的变换表现主体。从镜头中可以看出,摄像机的位置是低于乒乓球台的,低角度的拍摄展现给观众不同的视角感受,突出表现人物;利用焦点的转换,来表现两个主体的位置关系,也交代了所拍摄的场景。虽然左边的图像人物已经虚化,看不清人物手中所持何物,但通过前景清晰的球网,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人物是在进行乒乓球运动,这是利用了对焦环来实现焦点的改变,可以给观众想象空间,并在视觉上获得新鲜的感觉。

然而,同样是一个镜头的启幅和落幅,并且也同样利用焦点的变化来表现主体及位置关系,在使用手法上进行不同的处理,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画面体验,如图2所示。

图 2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同样是变换合焦点,这两幅图里“拾球器”的景别却发生了变化,这也就说明了此镜头是通过改变焦距来实现焦点的转换的。平常我们都是习惯利用对焦环来实现这个效果,但如何通过改变焦距来实现呢?它的好处又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机器、网、拾球器三者之间的距离基本接近;其次,在拍摄启幅镜头时应该使用长焦端而不是广角端,并将焦点确定在前端物体上,这样当你再继续向前推镜头时,焦点会随着焦距的改变逐渐向前移,直到远端物体变实为止。在进行这样的拍摄时,需要多尝试几次,分别找到两个焦点的位置,因为这种方法在选取焦点时范围比较小,初次拍摄会比较难以把握,熟练后可以多利用这个特点来拍摄。这种拍摄手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镜头具有穿透力,使前后两个物体具有明显的主次感,有利于突出主体,同时能将观众带进主体当中去,视觉冲击感更强。影片的拍摄因为事先进行大量设计,镜头语言突出,很好地完成了主题的表达。

利用拍摄角度与运动方式营造氛围

在《为校园奉献光和热》一片中,编导还利用拍摄角度、设计镜头运动等方法来营造主题氛围,进而达到突出人物、强化主题的目的。

图 3

如图3所示,利用清晰静态的前景和模糊运动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反差,加之前景是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可以明确表现出所要展示的内容,通过间接的手法表现这项运动;左侧这幅图利用远景别表现主体人物,加上前景人物的低角度过肩拍摄,清楚地交代了此项运动中两位参与者的位置关系以及主次关系。由于机位角度低,使观众在视觉上更贴近主人公。在这里出示两个截图,也是为了说明,在我们平时拍摄体操或者其他体育运动时,可以借鉴这两种拍摄方式,通过中景别、远景别加低角度来拍摄,可以展现动作特点,表现细节,突出个体;而用高角度俯拍的全景镜头,则可以表现全场的气氛和气势。

图 4

图 5

图4是利用了“移”的技术,镜头从上向下移动,通过启幅和落幅画面展示了瓶身和瓶底。这个“移”的镜头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移动的过程中,观众的视线跟随摄像机的移动观察了物体从瓶身到瓶底的整体形态,视线也由俯视变为平视,并通过瓶底的洞来透视对面的物体,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拍摄效果需要拍摄者先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寻找其别的观察点,然后进行试拍摄,找好启幅和落幅的具置,再进行正式拍摄,这样观众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图5中两幅截图也有自己的特点,所要表达的含义全部通过镜头来表现,并没有借助解说词阐述。

左侧画面通过低角度加中景别展现工作内容,还利用了塑料管的指向性形成一个对角线构图,加上人物的视线,给人一种画面的真实感,仿佛是在身边观看制作过程,这样的视角由于在平时很难看到,所以观众会有很强的新鲜感。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对角线如果与图示方向一致,会给人带来向下滑落的感觉,而当对角线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则会给人向上、进取的感觉。

右侧画面采取逆光拍摄,可使人物避免阳光直射晃眼的同时营造出轮廓光的美感。在此作品中,由于正午强烈的阳光,逆光时导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表情,但这正好展现人物动作,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动作而非表情上,正好符合本片表现人物默默无闻的精神,这是编导有意而为之的。

设计组合镜头段落烘托影片主题

当我们选择好了拍摄主题与对象后,就要开始在脑海里进行画面构图和镜头设计。如何使画面从平淡之中跳脱出来,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一个个镜头的拍摄,成熟的编导会事先进行组合镜头的设计,也就是综合设计拍摄角度、镜头景别等,更好地组成一个个视听段落,以烘托影片主题。

图 6

图6中我们看到的截图来自《师爱无限 风采卓越》这部作品,这个作品在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视频摄制技术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此片展示了一位优秀党员教师以妈妈般的爱平等照顾每个学生的师德风采,尤其介绍了她对一个听障孩子的关爱。影片中大量运用了组合的镜头段落来展示生动的课堂状态。

如拍摄教师写板书的时候,将摄像机尽可能地贴近黑板,这样通过镜头广角端的张力来展现教师的魅力,同时配合学生的反打镜头,交代学生此时的状态。这里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避免发生移轴现象,一旦发生移轴现象,就会让观众产生错乱感,前后镜头就不能产生联系。除此之外,还要多拍些学生的眼睛、脸部、手部特写,以及学生的笑脸,这些组合出来的视听段落都是可以反映一个教师教学特点的细节,适当利用“过肩”拍摄,可交代师生的位置关系。正如图7的一组镜头,用两种不同角度的过肩拍摄方式展示了师生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时课堂的状态。

图 7

同样在笔者2010年编创的专题片《天生我材必有用》中,也有很多设计的镜头段落,收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影片展现了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勤奋好学,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胜任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教师和领导刮目相看。如图8所示。

图 8

这组镜头用一个过肩固定镜头和一个低角度固定镜头相结合,展现了教师学习时的场景,交代了教师所学习的内容,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英语学科,使观众一目了然,利用视频中的同期声,简洁、清楚地交代了教师的背景,为后面她出人意料地上书法课做出了铺垫。

图9展现了一个完整的讲课环节,运用了近景与特写镜头来表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板书的拍摄方法在上面已经提过,应尽量贴近黑板,来展示教师风采。借助图像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英语教师有着不俗的硬笔书法功底,下面两幅学生的反打镜头清晰地交代了班级里学生的上课状态。尤其要注意的是左侧这幅截图,这其中的三名学生形成了一个对角线构图,其中每个学生的视线显得尤为重要。在拍摄这种多人画面时必须注意画面中人物视线的一致性,关注是同一方向,这样画面整齐,视觉冲击力强,表现效果好。为了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降低机器的高度,保证与学生的视线高度一致是必须做到的,这样可以让观众切实感受现场氛围。而特写镜头最好抓住学生不经意间的表情,这样既真实又生动,对突出课堂气氛有良好效果。

图 10

为了表现教师精心练习书法的过程,编导采用三个镜头组成段落,如图10所示,分别是全景,交代整个姿态和情景,然后再用脸部特写和手部特写表现教师的专注神态和作品内容。这里特别说一说脸部特写这张截图,这个构图由于墙上正好有一幅书法作品,贴合本片的主题,也正好适合运用低角度仰拍,给观众一种人物形象高大的感觉,可以提升主题高度。在拍摄前应该先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利用背景物体,发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安排好构图,再进行拍摄。

图 11

图11是课上教师正在进行学生辅导的不同环节,都运用了低角度仰拍的手法,左侧的截图中由于人物较多,现场环境复杂,所以果断进行了取舍,利用人的心理补足这一特点,既突出了人物主体又不失画面整体感,清楚地交代了课上的情境。右边这幅图则表现了教师精心辅导学生的场景,低角度拍摄展现了学生认真的表情和教师以比较困难的姿势指导学生的画面,突出了课堂中的细节。整个影片因其画面饱满、调度自然、主题突出、剪辑流畅等特点,荣获2010年海淀区教育系统首届DV大赛一等奖、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视频摄制技术比赛二等奖、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专题类银奖。

教育教学视频资源,尤其是校园专题片、宣传片的摄制,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不论是主题的发现,拍摄手法的运用,还是剪辑节奏的设计,都有一定之规,又有很多创想空间留给编导们自己去探索、实践。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视频拍摄的技术和手法也在不断更新,只要努力观察和刻苦学习,我们就能让忙碌、落入陈规的工作变成充满新鲜和趣味感的工作。

(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