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继承中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2006安徽•合肥工笔重彩画作品展”,呈现出三个特色。
一是努力使中西画融会贯通,吸收西洋油画的某些技法,做到在装饰性强的同时又富于立体感。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画偏重于写实的一种,工笔细描的技法、加上装饰性强,是它固有的特色。这次画展展出的《澳门兰》(李蔓)、《大野雄风》(吕贤文)、《版纳印象》(石兰)、《南洋仙子》(朱秀坤)、《青山绿水》(潘望森)等作品都带有很强的装饰性,这从其设色绚丽、构图带有几何图形化以及工笔细描等特色中可以看出。这些装饰性很强的作品无疑是保留了工笔重彩画的传统特色的。但是,如果再看看《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张国琳、吴同彦、王仁华等合作)、《父辈》(罗耀东)、《洋务风云》(张国琳)、《风行》(桑建国)等人物画,又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受西洋油画的影响,无论从透视到构图、设色,都吸收了油画的技法,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是否可以这么说,装饰性强且富于立体感,是这次展出中一部分作品的突出特色,也是它们融会中西、在继承中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是现代性、时尚性与传统的结合。王仁华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没有风的黄昏》《暗香浮动》《起舞弄清影》和桑建国的《小辫子》《步行街太阳伞》《新校区》《风行》等一组作品,备受人们关注。它们吸引人之处在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在于表现出一种现代性和时尚性,这些作品的立意、构图和设色都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我还很喜欢张国琳的《迎春花鼓灯》,这件四条幅式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俗性,画面上表现的是农村春节闹花鼓灯的场面,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盛世和谐”、“国泰民安”等题款更具有点睛的妙处。这样一件作品,把民俗性、时代性同传统性结合得相当好,既让人喜闻乐见,又含意隽永。
三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一般说来,工笔重彩画是以写实为主的,但这次展出的不少作品,画面的意境深邃,耐人寻味。例如一幅题为《古墙新绿》的作品,画面上画的是皖南民居大宅的一面山墙,再在此墙上点缀着青苔等“新绿”,这么一幅画,就很有意境,给人留下许多想像的空间。再例如《寻找生存空间》(余进)、《生命之歌》(殷实)、《秋歌》(涂培友)、《山韵》(张小祥)等等,也都是一些善于把写实与写意结合起来的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