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呼唤适度的“无为而治”,因为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利用教师“隐性”的引导驱使孩子主动、自觉、自发地上进有为。所以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大胆猜想、动手探究、实践运用、自我评价。

关键词:放手;准备;猜想;探究;运用;评价

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的确,放眼当今社会的教育现状,我们都不难发现:如若教师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学生只学会了接受服从;相反,一个自称“懒惰”的教师,他的手下却有很多干将:孩子们会自己预习、自己校对答案、甚至会当“小老师”像模像样地上课、批改口算作业等。因此,教育呼唤适度的“无为而治”,因为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利用教师“隐性”的引导驱使孩子主动、自觉、自发地上进有为。

一、放手准备。不妨“顺水推舟”

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关注接下来要学的新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立方体,然后观察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接着将发现试着填入课本中的表格。上课时,由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组员可以及时补充;而我呢?乐得顺水推舟,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坐在了教室后面,有时故意在关键处问几个问题让“小老师”解答。此时的教师不再是主角,不再是权威,而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帮助、学生间的辩论。学生对这种“主角和配角”的倒置感觉非常新鲜,因而发言特别踊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自己:试教”的这种尝试,让我对其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二、放手猜想。来个“请君入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让学生大胆猜想。

一位教师曾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张大伯家院子里有一个长4米、宽2米用栅栏围成的长方形羊圈。他买来20只羊,可是羊圈嫌小,因为每只羊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怎么办呢?你能帮张大伯出个主意吗?”很多学生都认为可以买栅栏,并且很快算起来,有的说可以再买(10+2—4—2)x2=12米;有的说可以再买(4+5—4—2)x2=6米……突然有个学生说:“说不定不买栅栏也可以。”教师赞许地点点头说:“真是个大胆的猜测。但不买栅栏要围成20平方米这么大的羊圈怎么围呢?”学生受到鼓励,显然信心更足了,为自己的猜想兴奋着,马上议论纷纷:有说围成正方形的,有说围成圆形的,还挥笔演算起来……但不管怎么围,羊圈还是不够大。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进行了新一轮的猜想:“我突然想到张大伯家不是有院子吗?可以靠围墙。”教师又故意半信半疑:“这样可行吗?”“真的!我奶奶家的养鸡场就是这样啊!”他一边说一边干脆跑到黑板前画起示意图。最后经过大家推理、计算,终于发现一面靠墙,围成一个半圆面积最大:(4+2)x2=12(米);12x2+3.14/2≈3.8(米);3.14x3.82+2=22.67(平方米)。哈哈!不买栅栏羊也可以全部进圈了!

荀子说过:“不全、不碎,不足以谓之美。”教师应当把那种勇于猜想和不拾人牙慧的新颖表达看成是创新思维的外显和物化。即使这个猜想不全面、不成熟甚至不正确又有何妨?它暴露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真实矛盾和思维碰撞,为我们呈现了鲜活的学情,这是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本堂课中,学生的各种猜想其实都在教师的意料和预设之中,但教师没有急于揭晓答案,而是索性来了一招“请君入瓮”!真是不怕乱猜,只怕不猜;不怕胡说,只怕不说啊!

三、放手探究,直至“沦肌浃髓”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千米”这一概念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量出自己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很显然,目的在于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实践探究,才能获得对这个概念的体验认识。

生1:我家离学校很近,只用了500步就到了,我先量出我一步能跨出的长度是1米,然后算出500x1=500米就行了。

生2:我是用数路灯的方法量出来的。从我家到学校有15盏路灯,每两盏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50米,我家到学校就是(15—1)x50=700米。

学生通过走出课堂完成这一任务,既对“千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同时真正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正如一位诗人所写:“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

四、放手实践,追求“活学活用”

众所周知,数学跟生活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真所谓“左手数学,右手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宗旨。

学了“统计”,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不少同学喜欢在小摊买零食吃,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制止这种现象呢?老用扣班级分数这一招可不灵哦!我们用刚学过的统计知识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吧!”于是学生自发分小组搜集资料,有的走访卫生部门,有的走访购买食品的学生,了解食品质量、了解购买心理和吃后情况,然后公布数据统计,题为“小小统计表,消灭坏现象”,张贴在校门口。结果引来许多学生甚至家长驻足观看,有的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后真的要少吃零食了,尤其是那种小摊小贩上的零食!”有的家长赞道:“现在的孩子真能干,学过的知识能灵活运用了,都会自己教育自己啦!”而参与这项统计调查活动的学生则开心地说:“统计表真的好!看上去一目了然!以后我们的许多调查活动都可以用统计表来帮忙!”

这样看来,不但同学们对统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教育了广大学生不乱花钱,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不是望梅止渴太遥远,也不是海市蜃楼太虚幻,而是近在咫尺的真切,是艰难求索后的愉悦与甜蜜,是苦尽甘来的丰收。

五、放手评价。允许“评头论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评去得。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对错的能力,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如:计算279+42这一题,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解法:

生1:279+42=321

生2:279+42=280+42—1=322—1=321

生3:279+42=279+40+2=319+2=321

生4:279+42=(279+1)+(42—1)=280+41=321

这时,谁对谁错我不表态,而是问:“他讲得有道理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他的解题方法最好?有没有更好的?”这样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评价,各抒己见。经常这样训练,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而且学生敢于大胆质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也就在这种“思”与“疑”的训练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我们听过看过太多这样的事例:把小鸟关在笼子里,天长日久,小鸟不仅不会自己觅食,也忘记了飞翔的姿势;手把手地教学生做这个做那个,想面面俱到,唯恐讲解不周,结果学生面对教师没讲过的题目一脸困惑,束手无策……因此,对人、对动物的爱都应该适时、适量,更不应该违背他们的本性,否则就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关键时刻也应该“让爱放手”。教师的“放手”带来了学生的精彩,教师的“无为而治”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学生更深沉、更博大的爱呢?正如阿木有一首歌唱得好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齐贤镇迎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