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66-01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人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导入的艺术性,为课堂教学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根据初中语文课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问题引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人,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心理学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确定目标法
这种导入法又称“一课一得法”,它要求学生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如,教学《谈骨气》一课时,笔者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下“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到了“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三、直观教具法
初中生还处在偏重感性认识的时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学习《核舟记》时,教师可拿出几颗普通的桃核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朗读法
强烈的情绪感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把学生带进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如,学习《纪念白求恩》时,笔者富有感情地朗读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成功地把学生引入到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
五、画图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也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诗歌《渔歌子》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渔歌子》的内容,用事先准备好的画笔、颜料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好又快。整个课堂气氛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六、实验演示法
实验,并不是理化课堂的专利。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实验导人。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笔者事先准备了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堂上,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喇叭花马上变成了蓝色,再放进醋里,花又变成了红色,学生们看完这个实验后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七、故事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或事例感染学生,也能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音乐感染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用音乐导人新课,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学习《春》时,笔者播放了《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名曲,让学生沉浸于春天的美景之中,从而使学生真正“乐”学。
九、奇闻轶事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事迹,不但引人入胜,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立志成才。如,学习《榆钱饭》一文时,笔者介绍到作者刘绍棠的小说《青枝绿叶》在1953年被编入高中课本,而他本人当时还正在读高中时,学生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所以,这些文学史料是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导人新课,现代媒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的视觉效果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深刻领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教师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