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翻译中的语域对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翻译中的语域对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原文的语域,要把握原文中语域三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实现原文语域向译文语域的移植,实现语域的对等。语域的对等可以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关键词: 翻译 语域对等 语场 语式 语旨

一、前言

“Register”原是十九世纪早期的一个音乐术语,意为“音区”,指音调的范围,后被语音学采用,用来描述言语中潜在的音高范围或各种音质。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体学和社会语言学开始把它译为“语域”,指随场景而变化的语言变体,即人所共有的根据场景选择恰当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言语特征的交际能力。在六十年代,韩礼德提出了广为接受的语域概念:语言随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随其场合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根据语言的使用而产生的变体就是语域(Halliday,1964)。除了强调语言对场景的依赖性从而产生语言变体即语域外,韩礼德还提出了决定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语式、语旨。

语场是指言语题材,即言语交流的内容范围,如科学、艺术、体育、旅游等。因为语言的使用范围不同,其形式也会随之变化,主要表现为感彩、专业术语的运用和选择等,并进而影响到语言功能。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和媒介。语式的差异主要在于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及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区别(侯瑞德,1999)。

语旨是指交际场景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交际过程中因参与者不同,以及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的不同而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语旨。体现在语篇中就是指语言的正式程度,如亲密体和随便体等,实际上是双方关系的反映。

二、语域对等与翻译

语域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根据语域理论,原文和译文的对等关系不只是形式上的,即词汇、语法上的对等,也不只是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对等,而是所有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的对等即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篇在功能上的对等(胡壮麟,1989)。由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如语篇的题材、参与者的角色和关系等,实现译文语域与原文语域的对等。正如前文所述,语域由语场、语式和语旨三方面要素构成,下面笔者就从这三方面来论述语域的对等翻译。

1.语场的对等与翻译

语场的范围很广。语场和题材在概念上基本是一致的。根据语场,翻译活动涉及到了文学、政治、科技、法律、宗教、新闻、广告语篇的翻译,这些语篇范围都有各自的不同特征。如政治、法律题材的文章语言庄重规范,结构严谨,长句多,句子的扩展大,逻辑性强,采用正规或极正规的文体;科技英语准确凝练、客观冷静逻辑严密、术语丰富、从句叠套、有名词化倾向、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和一般现在时;新闻英语力求内容准确、文字简洁和文章结构条理上的清新感。因此,语篇由于受其使用范围的制约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语场,而不同的语场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关键是译文的语场要体现原文语场的特点,实现语场的对等。

以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为例。旅游翻译特有的语场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意图,顾及译文读者的认识,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恰当表达原作内容,做到增减有度,娴熟自如地对译文灵活处理,以成功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贾文波,2003)。而下面这段汉译英就没能体现原文的语场特点:

例: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鼎盛于宋,大毁于元,时兴时衰于明清,萧条于民国,渐复于解放后,大规模修复开发于1990。

It was firs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 and got more prosperous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gradually flourished around the Song Dynasty.However,it suffered damages during the Yuan Dynasty.Sometimes it rose and sometimes decline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It became desolate during the period of Min Guo and only resorted with state funds after liberation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 big way in 1990.

――《桃花源》景点风景画册

原文用词精当,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很能衬托游客轻松愉悦的心情,激发游客前往的愿望。而译文却频繁地变动句式,读起来拗口,听起来逆耳。原文的美感丧失殆尽,根本不能实现原作者的目的,即介绍宣传该景点,以使国外游客产生前来观光的冲动。读到这样的译文,国外游客只怕是一笑置之。译者贾文波在《上海科技翻译》中提供的译文就较好地实现了语场的对等:

Taohuayuan (the peach flower source) was firs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256―439A.D.).It took shape in the Tang Dynasty (618―709),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97),and went to ruin in the Yuan Dynasty(1279―1368).With ups and downs through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1368―1911),it was almost abandoned in the tim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Its restoration was made from the year 1949 and a large-scal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began in 1990.

从本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宣传资料由于有其自身的语场独特性,翻译时要考虑交际意图,即原作者的目的及读者的认知,也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从而使译文能唤起国外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

2.语式的对等与翻译

语式的区别关键在于是书面体还是口语体,是正式用语还是非正式用语。总而言之是语言的正式程度上的区别。在翻译时我们要特别把握原文语言的正式程度。一般情况下,正式程度低的,一般译成口语体,多用非正式用语;正式程度高的,一般译成书面体,多用正式用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式的对等,才能原汁原味地再现原文的风采。

例如在《红楼梦》第三回里,贾母责怪王熙凤又提起黛玉父母双亡之事,惹黛玉伤心落泪,叫她“快别再提了”。我国外文出版社的译本上译作“so don’t reopen the subject”,与原文比较似嫌过于正式。英国大卫・霍克斯的译法则比较符合家庭谈话的随便口吻:“So let’s have no more of it.”又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诗人托马斯・麦考利几岁时便博览群书,小大人气十足。一次受伤后,人家问他伤怎么样了,他回答得文绉绉的:“The agony abated.”这里如译成“好点儿了”,就不符合原来说话的口气,得译成“痛稍减”,才算是文辞语气与原文相符。

3.语旨的对等与翻译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无权改变原文中的语旨特点。朋友间亲密愉快的交谈不能译为古板严肃的说教;辩论赛中辩手的对话不能译成粗俗的街头巷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作者企图与他的读者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交际关系,语篇中所描述的人物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交际关系,然后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再现这一关系。交际活动的参加者的身份关系可分为源出者和接受者。源出者,即作者或说话人。就作品而言,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性格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表现风格;就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而言,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和心理状态也会对其语言运用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翻译中,译者要对源出者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译出来的语言才会“文如其人”。

例如在肖伯纳的名剧《茶花女》中,一位满口土语的卖花女经一位语言学教授的调教摇身一变而成了一位谈吐高雅的小姐。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卖花女在其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表达能力,惟妙惟肖地译出了这个人物的语言特征。

例:Nah then,Freddy:look wh’y’ gowin,deah.

你这是怎么的,佛莱第,你走路不长眼哪。

这是茶花女在接受语言训练之前讲的话,语言粗俗而又不规范,译文亦用粗俗的口语译之。

接受者,即读者或受话者。译者所要研究的接受者主要是原文所针对的读者和原著人物对话中的受话者。话语的接受者制约着源出者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也是语言风格得以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原文所针对的读者是儿童,就不应“之乎者也”片面追求“高雅”词汇;如果原文的读者群为科学工作者,那么译者就应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样,在翻译人物对话时,留意受话者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受话者本身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说话者的语言运用。

例:“All good attend you,dear old woman,”he said,embracing Peggotty.(C.Dickens:David Copperfield)

董秋斯译:“万事如意,亲爱的老妈妈。”他接着辟果提说道。

张谷若译:“亲爱的妹妹,我祝你多福如意。”他拥抱了坡勾提说,……

原文“old woman”董译为“老妈妈”,张译为“妹妹”。谁是谁非,只要弄清了该句受话者是谁就会清楚。原来受话者Peggotty乃是说话人Mr.Peggotty的妹妹,显然张译为妥,因为他把握了原文的语旨,体现了原文语旨亲昵、体贴的特点。

翻译活动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人”的因素。只有分析源出者和接受者各自的特点,把握源出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才能忠实地再现原文语旨。

三、结语

翻译的理解过程和表达过程与语域是密不可分的。译者要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就要认真分析原文的语域。在真正弄懂原文后,要在译文中寻找对应语域,这样才能使译文的表达既忠于原文内容又忠于原文风格。从这个意义而言,翻译实践过程也就是分析原文语域,在目的语中寻找对等语域,最后将这种语域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时实现了语场的对等、语式的对等和语旨的对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译者在努力实现语域对等的同时,还必须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以最终确保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达到忠实与通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s Linguistic Library,1964.

[2]侯瑞德.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陈燕南.从语域变体看翻译中的误译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2007,(6).

[6]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1).

[7]唐述宗.语体.语域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