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面胶”类素材运用示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面胶”类素材运用示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类作文素材,素材本身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包含正反两方面内容,或者可以变换视角,站在不同的立场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开掘。这类素材,我们可以称之为“双面胶”类素材,即正反两方面都可以和需要论述的问题贴合得很紧密,用好这类素材,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引述、分析、论证,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请看下面的例文:

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急促匆忙,很多人已不能静下心来行事,变得非常浮躁——比如阅读,只能读读微博中的一百多个字;比如欣赏,只能躺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这真让人忧虑。如何在浮躁的时代中能给内心留一份宁静,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月8日,立冬,期满,归。184天,最长的半年。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这是高晓松醉驾出狱后的第一条微博。半年前,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驾入狱,远离了浮躁的娱乐圈。这半年里,他听雨声创作《大武生》主题曲《如梦令》,翻译了马尔克斯的《昔年种柳》第一章,写诗集《纪传体》,看《大英百科全书》,点评《达人秀》影响比赛结果……这半年里,高晓松可谓收获颇多,也难怪他敢问出“外面蹉跎吗”。

之前,浮躁已使高晓松在娱乐圈有些迷茫,“醉驾门”事件就是例证,他自己也宣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意外,是长期以来浮躁自负的结果”;而在入狱的这半年里,高晓松多了一些反思,找回了久违的那份宁静,让心灵得以洗涤,让灵魂得以沉淀。这半年里,大狱之中的高晓松并不蹉跎,他将灵魂在那份宁静中予以升华;也正是如此,他才在短短半年里收获颇多,在出狱后变得沉静,荣辱不惊。

静可以让人清醒,让人冷静,让人能更好地思考人生和自己,这份静,在浮躁的时代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晓松的例子是极端的,并不是只有身陷囹圄,才能让我们心静。更多时候,如何面对热闹,更是一种考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一直以来“闹诺贝尔荒”的中国,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发泄口,媒体以及地方政府争相凑热闹。习惯炒作的媒体,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尊重莫言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呢?那些打着各种各样旗号的人,不要搅扰了作家的心,就让莫言安安静静地写作吧!很多人,不是倒在了困难和艰苦的面前,而是倒在了荣誉和世人的吹捧之中。反观莫言其人,获奖消息传来,他安静地在家乡山东高密住着,接受媒体采访时保持平静、自然、谦虚的态度。在荣誉或热闹面前,他保有了一个真正作家的那种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状态。盛名之下,莫言还会静下心来写作吗?还会继续自己平静而淡泊的生活呢?我们有理由相信,莫言会用行动做出肯定的回答,因为归根到底,无论作家获得怎样的光环,最终还是要把生活落在笔下,让作品说话,让后人评价。

作家韩少功在得知莫言获奖时表示,他最想对莫言说“高兴一小时,然后继续写作”,这句话颇值得深思。也许,面对喧嚣的世界、浮躁的时代,只有当我们坚守了心底的那份宁静,才能保持一种坦然、积极的心态吧。

浮躁的时代,愿你我都能坚守内心的那一份难得的“静”!

例文中的“风云人物”高晓松的材料,从反面看,高晓松无视他人安全,醉酒驾驶,无疑体现了作为公众人物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迷茫和浮躁,他自己也承认醉驾事件“是长期以来浮躁自负的结果”,这里的逻辑推理包括引述他本人的话并无偏颇,是比较站得住脚的。从正面看,因醉驾事件入狱后,高晓松多了一些人生反思,在宁静中洗涤心灵,沉淀灵魂,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增添了鉴戒。文章不是简单地陈述高晓松“醉驾门”事件及狱中生活,而是根据论点的需要,选择“心灵的浮躁与宁静”这一角度切入,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与分析,有力证明了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第二个是莫言获奖素材的运用。文章先从反面论述,媒体和地方政府凑热闹,会搅乱作家的内心宁静,甚至会捧杀一个知名作家;再从正面论述获奖后的莫言能够保持平静、自然、谦逊的态度,并推断莫言能够经受得住这种考验,有力证明了必须在浮躁社会中保持心灵的宁静。

要用好“双面胶”类素材,需要有两个方面的观念做前提:

一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念。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生活本身存在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与非、多与少、快与慢、成与败、进与退、生与死、运动与休息、时尚与传统,等等。事物本身也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正与反、动与静、主与次、重与轻、内与外、表与里、利与弊、言与行,等等。人们认识生活认识事物和自己时,也存在相对立的两种思维和态度:功与过、荣与辱、乐与悲、苦与甜、批判与继承、重视与轻视、知足与不知足、获取与舍弃,等等。所以写议论文常常需要从相对的两方面辩证地分析论述。掌握这一分析问题的思路很有价值,因为我们面对的议论对象和议论内容,常常要涉及到辩证对立的两个方面,需要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

二是“为我所用”的选材观念。特别是我们碰到一些好的素材,有时由于主观上难于割舍,导致材料游离主题,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的是,材料是为证明论点或文中观点服务的,游离文章的观点,再新再好的素材都是没有用的。上面的例文在最新素材运用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文章没有简单运用莫言获奖的相关素材,或者引述莫言的幸福观做噱头,而是善于截取证明论点所需要的材料展开引述或分析。没有把好的素材当枷锁锁住自己的手脚,不致于被材料所累,较好地体现了“为我所用”的选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