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雨润花之涵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指挥棒让教学充满“功利性”,高考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老师就怎么教。从零七年工作到现在已满五年的时间,一直在中学教学的第一线,回首过去,工作兢兢业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学生成绩在年级中上层。然而,我同时也在反思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效果何在?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然后现在学习功利性色彩太浓,以致学生对数理化高度重视,却忽视语文;同时,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功利性,以致学生讨厌学语文。重视背诵而不重视朗读名文的情感体验!已经使学生对学习中国经典文学失去了兴趣,从这一现象我进行反思,以我教学唐宋诗词为例:
一、何为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涵泳”
诵读涵咏就是眼观其文,口念其声,用心体验。涵泳则侧重于“诵读”时“有所思”的心态,强调读者主体意识的参与,强调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诵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声声入耳、字字入心的悟道的过程。在诵读过程中,文字的顿挫,情节的变化,图景的展现,理趣的跳跃,作者的思绪,作者的欢愁,皆能体察与感悟。清人曾国藩把这一传统教学经验解释得十分透彻:“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
二、“诵读涵泳”在语文教学中缺失原因
语文教学中忽视朗读,甚至不读是近些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怪现象。这样的现象在高三教学中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在以为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和学生变得很功利,诗歌没有学习就开始背诵!偏重理性分析,诗歌鉴赏变成了做题训练,课堂便少了朗朗读书声,成为闻一多笔下的一潭死水;二是课堂教学容量大,比如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谓脍炙人口,然而教参安排仅仅一课时。教师担心朗读耽误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讲解鉴赏代替诵读涵泳;三是诵读根本没有列入语文教学设计,忽略了诵读、积累、感悟和联系生活体验省察。有的虽然设计了读书环节,也只是走过场地读一遍。可见,诵读在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显得十分薄弱。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缺少文学性,文科理科化岂不怪事。
三、诵读涵泳法的设计实施
近来开始提倡读文学经典,加大感性学习的比重和力度,诵读之风比以往略盛一些。开口读,比不读要好,可若是仅仅满足于“放开喉咙读一通书”,读得“口干舌燥”,“人声鼎沸”学生缺少朗读技巧,教学效果甚微。
1. 意读,课前预习是学习诗词的重要环节,扫除字音障碍,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
课堂上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诗歌不同于文言文,不需要直译,而是再造当时情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词的大意。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意读主要在于初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基本观点和大体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同时,学生可以积累基础知识。比如学习“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先要了解辛弃疾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以武出生,却以文成就人生的大词人。一生都主张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南宋王朝却一味纳贡求和。因而朗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读出壮志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2. 情读,安排在品味鉴赏文本之前
在初步了解了文意之后,则要靠情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学生在诵读中,情感的传达要把握准确,比如“慷慨激昂”,读成了“恬静优美”,教师要及时点拨纠正。比如:李白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豪放飘逸”, 具体每一首词的情感又不尽相同。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情感线索是“悲——乐——愤——狂” 上六句为劝酒歌引语,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将”“莫停”“歌”“请”“倾耳听”应重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主旨句中“不足贵”“不复醒”当用极强音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要读出李白反客为主的狂!本诗的教学分四个部分,灵活多样地开展朗读教学,激活课堂,创造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乐趣”,享受乐趣。在教学晏殊《蝶恋花》这样抒情性强的诗篇,可配上音乐朗读,我选用的《长相思》。这样通过跟录音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乐趣,乐而读,越读越乐,其乐无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师音质的好坏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教师情感的投入与传达。在语调的高低、升降、曲直方面;在语音的轻重、缓急方面;在语气的变化方面等等做些科学性的指导,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心眼并用。比如,在学习柳永的《八声甘州》时作了如下诵读指导:柳永的长调慢词,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领字在结构全词,表达感情的作用要体现出来。
学生对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用心、用情认真地、大声而响亮地、有时甚至是忘乎所以地读,做到口心合一,读思结合,揣摸到作者的匠心深思及文章要义。所以教师指导朗读时要求要严格, 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诵读涵泳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力、想象力,在诵读过程中。自己生成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深层次的学习。倡导诵读涵泳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深得读书之乐,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如春雨润花,清渠灌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