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读人物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读人物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历史的每一个交织点上都出现过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耀眼的明珠,才编织出了世界璀璨的文明。他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将永远是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诵读时光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在它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只是浮面的形相,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见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花生米不满足》《病车》之类,到如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而我素来是一个健忘的人。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候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工夫。他近来告诉我,他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之后,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有长进。讲书法的人都知道笔力须经过一番艰苦的训练才能沉着稳重,墨才能入纸,字挂起来看时才显得生动而坚实,虽像是龙飞凤舞,却仍能站得稳。画也是如此。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书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我们常感觉近代画的意味太薄,这也是一个原因。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工夫。

(节选自《中学生》复刊后一九四八年第六六期)

点拨: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丰子恺先生人品与画品的和谐统一,其人“雍容恬静”,其画“家常”“平实”;其人蔼然可亲,偶露侠义风范,其画关注现实人生,有悲天悯人情怀;其人“浑然本色”,其画“至性深情”;其人“稳重沉着”,其画犹墨入纸,这些方面的统一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和艺术是可以同时求全的!

可染与白石老人

黄永玉

也有很多机会听他(李可染)谈齐白石。他谈齐白石,是真正原味的、不加味精香料的齐白石,这么一来,倒非常之像他自己。

他第一次见齐白石是带了一卷画去的。齐见到李,因徐悲鸿的介绍,已经是越过一般礼貌上的亲切,及至他读到李的画作,从座位上站起来,再一张一张慢慢地看,轻轻地赞美,然后说:“你要印出来!要用这种纸……”

于是他转身在柜子顶上搬出一盒类乎“蝉翅宣”的纸来说:“这种!你没有,我有,用我这些纸……”

他明显地欣赏可染的画。齐九十岁,可染才四十刚出头。后来李对齐产生拜师的动机,是对齐艺术的景仰,并且发现这位大师的农民气质与自己某些地方极其相似。已经不是什么常人的亦步亦趋的学习,更无所谓“哺乳”式的传授。一种荣誉的“门下”,一种艺术法门的精神依归。

可染精通白石艺术的精髓。他曾经向老人请教“笔法三昧”。老人迟疑地从右手边笔堆中拈起一支笔,注视好一会儿,像自言自语地说:“……抓紧了,不要掉下来!”可染不止一次告诉我这个故事。他也没有向我分析这句话的心得。

“抓紧了,不要掉下来”之外,还有重要的秘诀吗?没有了。世上有抓笔的秘诀吗?老人没有说,只是提醒他这个弟子,如果“掉下来”,就不能画画。抓紧,不掉下来,怎么拿笔都行。笔,不能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笔是一种完成有趣事物的工具,一匹自由的乘骑。白石一辈子的经验就是“法无定法”,“道可道,非常道”。可染不言,意思就在这里。可染不是孺子,不是牛犊。白石论法,是看准了这个火候已足的弟子的。

(节选自《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点拨:黄永玉先生用平实舒缓的笔调讲齐白石与李可染这对师徒的教与学,文中的白石老人虽已入耄耋之年,而对绘画的热情、提携后学之心一点也没减退。李可染不仅是白石老人的弟子,更是白石老人的知己。

《米开朗琪罗传》序

〔法国〕罗曼・罗兰

在翡冷翠的国家美术馆中,有一座被米开朗琪罗称为《胜利者》的白石雕像。这是一个的青年,生成美丽的躯体,低低的额上垂覆着卷曲的头发。昂昂地站着,他的膝盖踞曲在一个胡髭满面的囚人背上,囚人蜷伏着,头伸向前面,如一头牛。可是胜利者并不注视他。即在他的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他停住了,满是沉郁之感的嘴巴,和犹豫的目光转向别处去了,手臂折转去向着肩头,身子往后仰着;他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他厌恶,他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了。

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这个折了翅翼的胜利之神,在米开朗琪罗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唯一的作品,以后,但尼哀・特・伏尔丹想把它安置在米氏墓上。――它即是米开朗琪罗自己,即是他全部生涯的象征。

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病,命运的褊枉,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成为他所成为的样子。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即是这后一种。他有力强,他生来便是为战斗为征服的人;而且他居然征服了。――可是,他不要胜利。他所要的并不在此。――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呀!赋有英雄的天才而没有实现的意志;赋有专断的热情,而并无奋激的愿望:这是多么悲痛的矛盾!

人们可不要以为我们在许多别的伟大之外,在此更发现一桩伟大!我们永远不会说是因为一个人太伟大了,世界于他才显得不够。精神的烦闷并非伟大的一种标识。即在一般伟大的人物,缺少生灵与万物之间,生命与生命律令之间的和谐并不算是伟大:却是一桩弱点。――为何要隐蔽这弱点呢?最弱的人难道是最不值得人家爱恋吗?――他正是更值得爱恋,因为他对于爱的需求更为迫切。我绝不会造成不可几及的英雄范型。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懦怯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节选自《巨人三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点拨:我们站在《胜利者》的雕像前,呼吸着英雄的气息,胸中溢满痛苦和澎湃的激情。这痛苦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愈发的渺小但心灵变得更加强大,这激情让我们振奋,为这渺小的生活而战斗,为这悲剧的世界而战斗――这,便是米开朗琪罗的力量。

出口成章

自题写真

〔唐〕白居易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

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

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

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注〕李放:唐德宗、唐宪宗时期的名画家,为诗人作画像。诗人题诗于画上,这也是此诗的由来。 赤墀:皇帝宫殿前的台阶涂成赤色,故叫赤墀,这里代指朝廷。 同尘:同流合污。

赠王建

〔唐〕张 籍

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

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注〕白君:王建“白发初为吏”,故用白君来指王建。 东野:孟郊,东野是他的字。 箧笥:指箱与笼,古人一般把写成的诗稿放在箱或笼里,此处指作诗。

哭晁卿衡

〔唐〕李 白

日本晁卿辞,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帝王之都,此处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传说中东海蓬莱、方壶、瀛壶等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苍梧:云台山,在现在的连云港境内。

李白误以为日本友人晁衡归国途中沉船而死,作诗悼念,悲痛之情真实而深挚。全诗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趣味成语

梅妻鹤子

释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

洛阳纸贵

释义: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下笔如神

释义: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箕山之志

释义: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倒屣迎宾

释义: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名人轶事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愣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军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一句话使这个德国军官瞠目结舌。

借 力

爱迪生在住所搞了不少实用发明。有个朋友来看他,推门时十分费力,推了好几下才进去。客人向爱迪生抱怨:“你这门也太紧了,竟使我出了一身汗。”“谢谢,你有力的推门已经给我屋顶上的水箱压进了几十升水。”爱迪生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