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按摩治疗头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按摩治疗头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笔者运用按摩手法。在一定穴位上操作,治疗585例患者,收到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7%。

【关键词】按摩;头痛;治疗

1 病因病理,从西医角度而论一般是指头部头穹隆区的不适感,许多疾病都可出现头痛。凡炎症、损伤、肿瘤压迫、牵引、推移、扩张等导致颅内压改变,血管扩张功能失调,累及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神经、血管、黏膜、经络等便可出现头痛。按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将其分为颅内压改变性头痛(颅内高压性头痛,颅内低压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脑动脉硬化头痛和外伤性头痛五类。其中以神经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最常见,而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称其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据统计这类头痛占临床头痛的90%左右。从中医角度而论,中医头痛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为风寒、风热、暑温等,内伤为肝阳上亢、痰浊上蒙、血虚失养、肾亏、血淤,都可上扰清空,髓海失养导致头痛。

2 临床表现:头痛时头颅穹隆区有不适感,痛有时如针刺、布裹剧痛不等,伴有头昏、眼花、恶心、精神疲劳、耳鸣等,是患者主诉的症状。头痛症状不作为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又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

3 中医辨证:外感风寒吹风受寒引起头痛,恶风寒,喜裹头,舌苔薄,脉浮紧;外感湿热头涨痛如裂,恶风发热,口渴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舌苔黄,脉浮数;外感暑温头痛如裹,脘内纳呆,身热肢倦,心烦口渴,舌苔腻,脉濡数;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心烦失眠,舌苔薄黄,脉玄细数;痰浊上蒙头痛目眦痛,胸膈又满,倦怠纳呆,恶心,舌苔白腻,脉滑;血虚失养头痛眩晕,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涩;肾虚耳鸣,目眩,头痛,腰痛酸软,遗精带下,脉迟弱乏力;血淤头痛不时发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刺,舌有淤斑,脉涩。

4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85例,其中男374例,女211例,21-35岁152例,35-50岁241例,50-65岁192例。

5 按摩治疗

5.1 治疗原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

5.2 治疗手法

5.2.1 前头痛患者坐位,全身放松,首先从印堂穴开始按揉1~2分钟,接着分抹前额及眉弓3~5遍,然后点揉太阳穴1~2分钟,往下点揉风池穴2分钟,最后拿肩井穴捏合谷穴3分钟,头痛即可缓解,症状消失。

5.1.2 偏头痛先点揉太阳穴1~2分钟,接着按揉点头维、下关穴2分钟,然后角孙穴,点翳风穴2~3分钟,接着捏拿项后大筋1~2分钟,最后按揉阳陵泉穴3分钟。

5.1.3 头顶痛从印堂、鱼腰穴开始,分三线按、压、揉到百会穴3~5遍,再点揉百会、通天穴2分钟,然后捏合谷,点揉涌泉穴3分钟。

5.1.4 后头痛从风府穴开始揉至大椎穴5~10遍,接着按揉天柱穴,拿捏颈肌2~3分钟,捏合谷穴2分钟。最后揉骶背部3~5遍结束。

5.1.5 外感性头痛,应配合揉按背部膀胱经,以皮肤透红为度;

5.1.6 内伤配合在腹部按摩,重点揉中脘、气海、关元穴。

6 疗效观察

6.1 时间及刺激量:每次治疗15至20分钟,慢性每日一次,急性隔日或三日一次,以中等刺激量为宜,治疗次数最短1次,最长15次。

6.2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共322例,占总病例的55%。

6.3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在睡眠不足或劳累后有轻微头痛或不适感,共216例,占37%。

6.4 微效:症状稍有改善,共3例,占5%。

6.5 无效:共2例,占3%。

6.6 总有效率:97%。

7 讨论:

按上述治疗方法可使紧张而有痉挛的血管和神经得以放松,从而使头痛症状得到解除或缓解。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过于劳累,要保持一定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通过上述穴位按摩治疗本证,如头痛症状消失后,立即停用治疗手法。对于有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者或伴有严重心、脑、肝、肺疾患的患者,或有高位脊髓压迫症状者,均禁用上述手法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医推拿学》、《内科按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