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卒中偏瘫70例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需借助单拐,1例仍需他人搀扶方可行走。结论: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相互配合进行,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29-02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存活者中约一半以上会伴随明显的后遗症,其中以偏瘫最常见[1~3]。康复期偏瘫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但由于患者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家庭造成经济上的困难[4,5]。因此,应当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们对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34~75岁,平均53岁。经临床和CT确诊,脑出血40例,其中基底节内囊出血26例,丘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8例;脑梗死30例,其中脑血栓形成26例,脑栓塞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全部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住院时间30 d~5个月。
1.2 方法 本组偏瘫患者经确诊后,对脑出血患者及时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则及时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措施,此两者均在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之后,对偏瘫侧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使致残率降低。同时通过深入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64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需借助单拐,1例仍需他人搀扶方可行走。所有患者在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显著改善。
3 康复训练
3.1 急性期康复训练 可在发病后1~2 d内进行,此期间应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可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并为下一步的康复训练做好准备。首先应当保持患者良好的肢置及适当的变换。保持患者上肢肩关节向前,肘伸直,同时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下肢应保持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以防止下肢外旋。一般需要在1~2 h内对患者进行变换。转换时应注意不可强行牵拉肢体,要对肢体远端及近端均进行支持。其次,要进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进行上下肢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让患者采取舒适,充分放松,护理人员手法要尽量保持轻柔缓慢,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通常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肢体运动机能的逐渐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频率,直到患者能成功完成主动运动。关节的活动应避免引起疼痛,保持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如果活动时引发疼痛感,可用物理疗法如热敷等,使疼痛缓解后再进行。每天应保持训练2~3次,每次3~5 min。
3.2 恢复期康复训练 一般于病后1~3周进行,此时患者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此期间应通过康复训练进一步恢复肢体功能,以期达到能够正常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各时期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软瘫期:应鼓励患者早日进行自主运动,逐步做到主动运动。应注意用力要平缓,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以引起肢体紧张感和轻度疼痛感为限度。②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及异常的运动模式,以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③改善期:对患者瘫痪情况进行评估。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若病情保持稳定,应尽快进行坐位训练,之后进行站立、步行的训练,引导其在不同地形进行步行训练,并指导辅助器的使用方法。尤其在上下台阶时要记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进行训练时要充分注意上肢及手的训练。手的功能通常是最后恢复的,甚至有的患者终身都难以恢复,故应进行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的训练,如写字、拍球等。训练应坚持适度原则,切勿因训练过度而致病情复发。训练同时应对患者的每次进步予以及时鼓励,使其充满信心。生活自理训练也是此阶段的重要内容,应当动员家属协助患者尽量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训练,使其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
3.3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 部分患者会产生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口齿不清,说话结巴或口角流涎,情绪紧张可更加重语言功能障碍。针对此类患者,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和家属在与患者进行对话时应尽量讲一些简短且易懂的话语,发音要清楚而且语速要保持缓慢,并能耐心等待患者回答问题,话语的主题应当尽量是患者最关心的,并能激发患者交谈的欲望。当患者因不能流畅表达自己的意图而烦躁时,应给予适时的安慰和指导,必要时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肢体语言以弥补口语的不足。
4 心理特点与护理
4.1 心理特点
4.1.1 期望值过高、康复心情急切 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疗效的期望值过高;对被动训练期望值过高,不积极进行主动训练,忽视功能训练;康复心情急切,对患肢的功能恢复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早期阶段即试图完成高难度的功能训练。此类心理特点大多发生于康复训练的早期。
4.1.2 安于现状、萎靡退化、消极等 此心理特点多见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表现为安于现状,怀疑自己身体的恢复能力,训练中不积极主动,依赖性强,只愿接受别人的照顾,不愿主动配合康复训练,部分患者由于未能反复训练,最终导致丧失已经建立的正常运动模式。亦有部分患者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绝望,消极应付康复训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4.1.3 急躁、焦虑、亢奋等 患者表现为急躁易怒,原因多为对病情的极度伤心绝望。此类型患者虽然较少,但由于情绪波动较大,对身体的康复极为不利。
4.2 心理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加强脑卒中预后学的学习,深入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②搞好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以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服务于病患,从而取得他们的信赖,方便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要鼓励患者阅读相关的书籍,鼓励同室的病友相互沟通、相互鼓励,从而减少其孤独感,使其一起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要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充分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使患者能够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双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从而引导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5 讨论
有文献证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的初期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大脑局部的血液循环,避免患肢关节挛缩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6,7]。由于过去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认识过于缺乏,从而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残疾发生。现在证实,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偏瘫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达到减少残疾的目的[8]。同时,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恢复需要的时间较长,大多脑卒中患者在确诊后易产生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的治疗与身体康复中有着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应当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始终。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向患者耐心讲解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协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传园.脑卒中偏瘫41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封三.
[2] 赵彦霞,王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123-124.
[3] 陈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1.
[4] 李晓均,刘永会,高学英.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04,44(23):71-72.
[5] 陈艳红.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70-1371.
[6] 张义岚.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3):230-231.
[7] 刘秀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17(32):93-94.
[8] 陈燕,梁兵.早期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7):645-646.